家长找桑叶有点难 学校不能做“甩手掌柜”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2 16:04:05

  每年春天,一些地方的小学生家长就进入“找桑叶”模式。

  据悉,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有“动物的一生”课程内容,需要学生通过饲养蚕、观察蚕,了解蚕所经历的各个时期及特点。因此,养蚕成了不少小学生的任务。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听着蚕宝宝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看着它们变得白白胖胖并“上山”结茧,养蚕是很多乡村孩子童年的美好 记忆。

  但是,孩子一旦开启养蚕活动,才发现与小时候的记忆完全不是同一码事。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食量极其有限,购买时商家赠送的桑叶还能顶得住。可是,随着蚕宝宝一天一个样地变化之后,“食粮”迅速告急。于是,家长们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寻遍社区的边边角角,有的驱车几十公里去农村找,有的上网购买……

  在物流发达的现代社会,只要舍得花钱,桑叶问题不难解决。但是,不是自己亲手采摘桑叶,不仅体会不到劳动的乐趣,喂养的感觉也缺失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本该孩子做的事情,却异化成了“家长作业”,孩子倒成了“打酱油”的,恐怕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因此,不乏有人建议学校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集中养蚕,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各家养不同的动物。不过,这些声音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生家长集体“找桑叶”的场景,依然年复一年地上演。

  养蚕和找桑叶虽然只是小事,但其折射的中小学实践教育中的家校协同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实践教育只顾布置任务,却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给家长制造了过多负担。

  以养蚕为例,学校应当成为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比如养蚕所需的桑叶、蚕种等,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如设置养蚕室让学生认领蚕宝宝,建立小型植物园种植桑树等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生命教育也不见得就一定要养蚕。我们不妨借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比如组织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养花小组等,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让不同兴趣、不同喜好的学生参与不同小组,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

  学校不能做“甩手掌柜”,家长也要端正认识。换个角度审视,寻找桑叶也可以成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契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能否通过科学方法找到替代品,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直面挑战的过程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这样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不无裨益,不要什么事情都急着“包办”。

  为减低交叉感染风险,无论从香港北上内地,或是从内地抵港人士,都必须在出行前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呈阴性才能入境。

  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中国多省主动寻觅海外商机,拓展国际订单,跨境电商也为其助力“搭台”。据了解,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开启专项行动,将推出至少100场“数字化混展”为主的海外展会,覆盖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巴西、迪拜等十余个重要外贸目标市场。

  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向成员国通报了全球新冠疫情最新形势及疫苗接种覆盖情况,中方专家介绍了当前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举措、变异毒株监测、新冠疫苗接种以及新冠感染临床救治等方面情况,并与成员国积极互动交流。(完)

菜市场里“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邹旭:新冠病毒感染者早期一般会伴有发热、咽痛、乏力、干咳、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对此,有很多中医方剂疗效可靠。《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在范例中提出协定处方(大青龙汤合五苓散)作为初步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各地也可选择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等方剂加减化裁。因为各地区气候、人群特点、资源禀赋、用药习惯都不同,各地可因地制宜,辨证论治,组织专家参照国家提供的范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中药协定处方。

  深入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回归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质,数字技术为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带来新思路。智联招聘CTO王昊分享,在求职者求职过程中,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尤其重要,“智联招聘为求职者推荐的企业,真实性需要得到充分保证”。由此出发,智联招聘尝试拓展与钉钉的合作边界,即智联为钉钉的企业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将优秀、靠谱的企业推荐给求职者。这意味着信息化的应用不止局限于办公领域,而是真正进入业务生产领域。“在数字化的深入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昊表示。

杨皓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