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院三年收劳动争议案近万件 新就业形态案件增多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7 20:37:45

  中新网西宁4月29日电(祁增蓓)29日,记者从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至2023年,青海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678件,呈现出用工不规范问题突出;群体性案件较多; 历时时间久、政策性适用问题集中;案件类型较为集中;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案件逐渐增多等特点。

  当日,新闻发布会现场通报了4个关于劳动争议的典型案例,涉及非典型“劳动关系”下责任的承担的认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赔偿;劳动者履职中被网络诈骗的责任认定;女职工在哺乳假期间享有的权利认定等方面。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庆祝劳动带来的成果时,更要关注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齐卫军说,发布典型案例旨在加大对全省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力度,促进裁判标准统一,并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理,引导劳动者合理维权、用人单位规范经营。

  正所谓既要“劳有所得”,更要“劳有法依”。齐卫军说,劳动争议案件是青海省各级法院受理的数量较多的民生类案件,构建有序的劳动关系既关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为做好审判劳动争议案件工作,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统一类案裁判标准,统一法律适用问题,实现“同案同判”的审判理念现代化方向,并加强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构建府院联动机制;与青海省总工会会签文件,建立诉调对接、共同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机制。

  在解决农民工“讨薪难”方面,青海省各级法院积极参加政府组织开展的专项行动,在具体工作中畅通立案渠道,充分及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严厉打击恶意欠薪。

  针对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最高法等8部门颁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联合出台符合青海省的《实施意见》,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司法政策(完)

  南海问题是中菲关系绕不开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试图借南海问题兴风作浪,挑动中国与有关国家的矛盾分歧。但总体而言,中菲两国有效管控了相关分歧,没有让它伤害中菲关系大局。马科斯总统上任后曾明确表示,“不能让海上问题定义整个菲中关系”。

  沉甸甸的数据昭示着全年的满堂彩,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中国航天必将迎来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现在,让我们跟随远望号船队,在新的一年扬帆远航。

  报告显示,蓝领劳动者年龄分布中,5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达到28%。31〜40岁、41〜49岁年龄组蓝领劳动者占比分别为22%和20%;30岁以下年龄组占比约为30%;同时,“90后”“00后”年轻群体进入蓝领工作岗位的意愿不断降低。

  《通知》称,推行存量商品房“带押过户”模式,可有效降低房屋交易风险和成本,缩短房屋交易周期,在激发存量商品房市场交易活力的同时,有利于新建商品房市场和存量商品房市场之间相互促进,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6/12/1279702906150570408.jpg" alt="" />

  预计明后天,北京天气将以晴间多云为主,阳光持续在线,气温继续走高,后天最高气温可升至两位数,但昼夜温差较大,最低气温仅-6℃,公众早出晚归保暖工作不能放松。

陈裕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