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开放合作,利于造福人类(望海楼)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9 23:28:14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与此同时,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国际合作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直以来,中国既是科技开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不断扩大全球创新网络“朋友圈”。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各国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

  深度融入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经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深度参与近60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且在这些组织的贡献度、影响力明显提升。此外,中国主动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的议题,牵头发起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启动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持续加大科技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开放创新生态。近年来,中国试点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外籍科学家面向全球挑战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加强与各国政府间、科技界、产业界的交流互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支持各国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开发,共同推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等。

  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推动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坚持自立自强、携手开放合作。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翻阅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绩簿,无论是在基础前沿研究实现的新突破,还是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的新跨越,抑或是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都是中国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最生动写照。

  我们自豪地看到,中国在开放合作中贡献智慧、共享成果。从探寻宇宙奥秘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到力争给人类带来无限清洁能源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再到致力于为全球海洋碳汇提供智慧方案的海洋负排放计划,中国科技工作者在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活跃,与各国科学家携手合作,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如今,中国空间站向全球“航天人”发出邀请、嫦娥六号搭载4个国际载荷奔赴月球、“中国天眼”开放国际合作……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复杂,中国始终敞开胸怀,打开大门,致力于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中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作者 为本报评论员)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21/2891820163209874225.jpg" alt="" />

  据悉,该州制定《海西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海西行动方案》,确立全州风电光伏装机至少达到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均须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目标。对标4条特高压电源基地,依托“风光”和土地资源,厘清每个新能源园区的空间边界和整装开发片区,加快交通设施、电力走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能源企业“拎包入住”。

  相对优势明显

  智慧商圈成效如何,还在于是否真正做到“便民”与“惠商”。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弘扬东坡文化,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旅游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将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活动、文创大赛等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东坡文化体验。

  <strong>款式与功能</strong>

毛萱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