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2 05:22:12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20日在北京表示,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当天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参加过大熊猫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刘定震介绍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情况。

  他介绍,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21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

  刘定震解释道,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经科学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说:“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或者被克隆 的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伟增等人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与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指数的提升,其影响为总体结构变化的3.75%-4.84%。

  据大江东了解,这两款抗病毒药,此前都仅供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中的重症患者使用,且给药时间会比较早。现在,有条件的阳性患者可以居家,为防止医疗挤兑,符合资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在线开处方,缓解药品供应压力。但具体如何操作,尚未明确。

  随着核酸检测退场步伐加快,核酸检测相关企业能否在疫情相关业务外,开发新的业务,提升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增长点,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能走多远。

  党主任认为,新冠感染者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者轻症,一般是对症治疗,普通的解热镇痛药、止咳药、润喉药等即可。目前全国放开了,交通没有管控,生产没有停滞,以中国的生产和物流运输能力,估计一周左右,这些药物就能满足医院和药店供应,没必要囤药和抢购,造成恐慌和短时间相对短缺。“家家都备药,很多用不完,过期就浪费了。”

  “建议大家积极防护,如果有了流感样症状就居家治疗(必要时致电医生咨询),尽量不要去医院,这样感染的风险比较小。如果去了医院再感染了流感病毒(今年的流感非常有可能和新冠同时段流行)或者症状加重,那就划不来了,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常荣山说。

  据湖南株洲市工信局介绍,株洲建成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产业集群规模超1400亿元,集聚上下游企业近400家,本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构建了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蔡宜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