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5 10:24:42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 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台湾青年李佩珍分享了自己带着在台湾累积了15年的社区营造工作经验来到厦门,与台湾团队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社区改造,推动两岸城乡发展交流的经历。

  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安全员谢波原本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重卡驾驶员,2019年起正式成为了该项目的安全员。回忆起刚刚就任时的经历,谢波表示:“当时的智能重卡系统还不稳定,作为安全员出车比开传统重卡还要紧张。”

  从各国的积极回应中,我们看到,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为全球发展持续注入信心与动力。

  2008年7月,任桦甸市委书记;

  “像我们年夜饭都会吃春卷,不过咱北方更喜欢豆沙馅,中国南方和我们出口国外的则是蔬菜馅春卷卖得更好。”主营春卷出口的邯郸市兆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丁迪说,这些包有洋白菜、胡萝卜、粉丝等食材的春卷主要去往了海外的中餐厅、超市等,不仅让海外华人一解思乡情,也深受当地人喜爱。

  如今,虽然柴静已经回到敦煌,但是她与导师、同学依旧保持联系。

陈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