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博会将聚焦未来产业 首设东盟展区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7-06 13:12:59

  北京市贸促会副主任朱家亮在今天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第二十六届北京科博会的主要活动安排和筹备情况。

  海外参展商数量再创新高,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朱家亮表示,本届科博会有来自联合国争端解决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机构参展。NEC、汇丰银行、赛诺菲、阿斯利康、飞利浦、淡马锡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将集中展示新技术新产品。

  他称,本届科博会将首次设立东盟展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五国将联合参展,银狮集团、肯尼斯集团、MP集团、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社科大学等23家企业和机构集体亮相,寻求投资北京科技产业机会,采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品。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科技产业投资贸易洽商会,组织东盟国家科技类企业探访未来科学城、中关村壹号等科技园区,促进科技领域对话合作。

  突出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朱家亮表示,本届科博会将展出10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有300多项最新技术和产品是首发首展。其中,北京汉飞航空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和叶轮、河北易沃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地震搜救机器人、华南理工大学的超安全电化学储能系统相变器件热管理技术产品、西藏佰仕富氧科技有限公司的微高压氧舱等集中展示,凸显了北京科博会作为新产品、新技术权威发布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国机集团、首钢集团、京城机电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将展示特高压换流变用机械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FP-981A小型多旋翼多功能无人机系统、工业尾气生物合成项目等原始创新技术成果,彰显中国创造新高度。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称,本届科博会首次举办未来产业系列推介发布活动,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汇集微软、英特尔、高通、思科、诺基亚、IBM、甲骨文等全球顶尖科技企业,达闼科技、统信软 件等独角兽企业,中国联通、联想集团、科大讯飞、京东方、中科汇联、云知声等央企国企、专精特新企业,分享前沿技术,开展产融对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加速聚合。

  集中展现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成效,凸显区域创新辐射带动作用

  朱家亮表示,本届科博会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挖掘首都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金融资本聚集等优势资源,搭建资源集聚平台,引领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主阵地创新成果将集中亮相,展示国内第一台可在户外多种复杂路面平稳行走的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全球首台小动物五模态分子成像设备、首款5C高压纯电车型——理想MEGA汽车等;北京市各产业功能区将率高精尖企业组团参展。

  积极搭建区域合作交流平台,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全面展示“六链五群”产业发展新图景和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典型产品。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成果、成渝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成就。倾力为全国各省区市服务,来自吉林、山东、湖北、贵州、西藏等18个省区市组团参展参会,借助北京科博会平台开展精准对接。

  深化贸易投资促进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朱家亮表示,本届科博会大力拓展推介交易和招商引资功能,精心策划举办6场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精准对接供需两端。北京招商推介交流会将重点关注医药健康和新能源领域,搭建一个开放的经济合作与投资交流平台;节能降碳技术与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推介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科研院所、节能降碳技术企业、重点用能单位、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推介交流,促进行业领域协同创新发展;科技成果推广与招商合作项目推介会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推介最新科技研发成果,促进产业合作和项目对接。

  <strong>这些人可解除羁押</strong>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就是智能汽车。本次会议围绕“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相关院士专家、企业代表聚焦操作系统、顶层设计等话题展开了观点交锋。

  三是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12月11-13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大部、甘肃西部和北部、青海西北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辽宁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出现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北京12月12日出现6、7级阵风,局地达8级以上。北京PM10浓度明显上升,能见度下降,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1~4公里。

  随后,北京铁检院分别向5个区的药品监管部门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网络平台药店执业药师履行电子处方审核职责加强监管。

  记者 吕 东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生命安全更加有力。深入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践活动,成功预报有效应对近年来历次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洪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至0.29%。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探索极端天气下“停工、停课、停业、停产、停运”机制和预警叫应机制。在101个大城市开展内涝气象风险监测预警业务。建成汇集了17个部门82类预警信息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终端服务矩阵,可在3至8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面向150万快递小哥、200万卡车司机提供定制化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7.67%。

冯家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