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新兴市场迎来合资机遇

来源: 海外网
2024-06-30 00:24: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大连报道

  2023 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 60%,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光伏产品的出口增长达 30%。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展,想要保持其发展势头,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在哪些区 域和国别可以重点布局?围绕上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对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进行了采访。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受益于持续投资

  《21世纪》:中国电动汽车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考虑哪些因素?

  约翰・奎尔奇: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受益于中国政府对该领域发展的重视以及持续的投资。创新能力也是驱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伴随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行业不断整合,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涌现。未来十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仍将保持竞争优势。

  《21世纪》:你对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规模和增长有何判断?

  约翰・奎尔奇:电动汽车的发展是解决世界面临的气候危机的重要一环。伴随中国提高电动汽车产量的能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也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提升的过程中获益。

  某种程度上,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小型新兴经济体能够通过允许中国电动汽车在本国销售,来实现其气候和碳足迹目标。

  此外,我预计还会看到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新兴市场投资制造领域。例如,在墨西哥,当地企业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发展电动汽车制造业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很好的合资机会。

  从出口转向合资电动汽车制造商

  《21世纪》:请展开谈谈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哪些区域和国别市场面临广阔机遇?

  约翰・奎尔奇:考虑到美国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目前美国市场基本上是“关闭”的。欧洲征收的关税约为20%~25%,虽然关税繁重,但这不足以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我认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机会可以着眼于欧洲和中国以外的市场,这些市场占全球GDP的40%甚至更多。因此,中国以外的市场机会巨大、机遇广阔。当然,中国国内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1世纪》: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有何建议?

  约翰・奎尔奇:我认为关键挑战聚焦在合作伙伴、品牌建设与专业人才这三个维度。

  一是如何从单纯的出口型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变为投资制造工厂、与中国以外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共同投资、进行合资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我认为,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在美欧制造商主导的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在这些市场,中国企业即使生产的产品非常有价值,但将不得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建立品牌声誉。

  三是人才。这涉及如何获得、留住人才,涉及在全球子公司管理中对不同国籍的人才的管理与整合。

责任编辑:刘明亮

  在何小鹏看来,小鹏汽车距离他心目中能“活下来”的地位还有很远距离,因此目前进行的所有架构层面的调整,都是 10 年后小鹏汽车能“活下来”的基础。

  张玉卓对狄澜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近年来,国资央企与淡马锡在公司治理、农业发展、能源开发等领域密切合作、成效显著。当前,国资央企正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国两会精神,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国资央企愿以更开放的心态同包括淡马锡在内的国际知名公司拓展合作,希望双方在良好合作基础上,继续办好国资委—淡马锡董事论坛,围绕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董事会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等加强培训交流,积极探索国际化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淡马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拓展国际市场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考体考<strong>统一考试耐力跑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免试</strong>,所有考生该项目<strong>测试成绩赋单项满分</strong>。中考体考总分不变。简化其他考试项目申请免考手续。

  2023年开年以来,云南烟草系统迎来新一波反腐风暴: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烟)原总经理张水长、原副总经理顾波同日落马,潜逃26年的“红通人员”王汉民(曾任昆明卷烟厂销售经理)归案。

  孙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天飞被查前也有预兆。2018年6月前后,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公示,李天飞拟任云南中烟总经理,但长期未能正式任命,引发了烟草系统内部的广泛猜测,大约半年后,他等来了被查的命运。

  为了应对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中成本的增加,不少车企曾在年初宣布了涨价信息。不过,这样的涨价趋势很快被打破了。随着拥有汽车行业最佳利润表现的特斯拉官宣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整个汽车行业掀起了少见的集体价格跳水的行情。

林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