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当“晓景”在北疆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26 23:12:54

  中新网兴安盟6月26日电 题:当“晓景”在北疆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

  中新网记者 杨程晨 景诗雁 葛艾林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齐晓景和村民共同培育的100余座标准化果蔬大棚并排而立,果香四溢。

  近20年前,齐晓景是第一个从该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她学体育,主攻排球。2009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平安村,齐晓景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从小就跟着父母铲地、种玉米的她很快就被大棚种植吸引。

  “父母以前在家种地,一到冬天就农闲没事干。”齐晓景说,大棚种植可以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事干,增加收入。四年后的2013年,齐晓景工作任期结束,她选择留在村里创业。

  蔬菜大棚、亲子活动、民宿经济……比起村里现在一派火热的场景,齐晓景回忆最初创业时,“农闲时摆摊,都没敢告诉别人。怕大家笑话我‘上大学回来摆地摊’”。后来挣着钱了,她就开始蹲市场、做研究。

  齐晓景在平安村租了两栋温室大棚,陆续又增建了3个草莓采摘园。当年,每栋大棚的年收入便超过了4万元人民币,第二年吸引5000多人次前来采摘。

  当时,科尔沁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贫,弱劳力人口占常住人口的90%以上。如何帮乡亲们摆脱贫困,成了困扰齐晓景内心最大的疑问。

  “过去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是村里人一起凑的钱,再加上助学贷款,我才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她说。

  之后齐晓景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帮乡亲们摆脱贫困”是齐晓景实践过后给出的答案,也是她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彼时,很多村民不相信她能坚持下来。但时间一久,村民们从一开始的“看笑话”转变成了好奇,再到跟着她一起干。2018年,齐晓景创新推出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赠猪还肉”三种模式,与村民签约合作,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累计带动科右前旗476户村民,户均增收至少2600元。“就这样,大伙儿就一直拧成一股绳。”

  2019年,科右前旗成立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齐晓景担任负责人,为乡土人才提供一个参与全产业链运营的实训基地。2022年,兴安盟以齐晓景的事迹和名字提出培育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带头人的“晓景计划”,全面选拔、扶持和培育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晓景”式人才。

  “晓景”这个名字,在内蒙古兴安盟已不单纯是一个人的称谓,它更是一群致力于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乡村产业领军人物的共同标签。她自己不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更成为全盟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标杆。

  “现在我们全盟可能有1000多个像我们这样创业的青年,大家都较着劲儿地往前干。”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晓景计划”的提出,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压力,但也让她们团队更有干劲和胆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齐晓景脚步不停,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平安村从1.0版本的单纯大棚种植,发展规模化产业到如今已是4.0版本,即集民宿、研学、培训为一体的“番茄公社”。

  这些年来,齐晓景及团队融合一二三产,让不同特长的村民都能参与进来。产业规模越做越大,让乡 亲们的农畜产品卖出更好价格、走进更大市场,一直是齐晓景努力的方向。

  “我们村里有蒙古族,也有汉族,大家在一起是取长补短。我感觉越干越有意思,大伙儿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原来是我领着他们往前走,现在是我们一起往前冲了。”齐晓景说。(完)

  胡祥雨介绍,自己每天会收到上百条手机求助信息和快递材料。今年以来,“胡祥雨工作室”通过DNA盲比、新技术筛查、人像比对、侦查摸排等工作,已经找到历年失踪被拐人员13名。

  四川省2022年就将重点项目名单发布时间提前到了1月,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当时解释称,在年初即公布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就是要表达“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

  几位“天路医生”坚守在缺氧的高原,吃饭、睡觉、行走所消耗的精力常人难以想象,他们通过勤监测、勤巡视、勤分析的“三勤”进行设备养护工作,护航青藏铁路春运。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2023年,上海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设定为增长5%左右,总规模迈上一万亿元新台阶。其中,重大项目进一步发挥牵引作用,全年安排正式项目191项、预备项目48项,计划总投资2150亿元,比上年投资计划数增长7.5%。

  “这套新型的压裂撬是国内目前最大功率电驱压裂设备,其最大功率8000马力,一台可替代3台常规2500型油驱压裂车。”中石化江苏油田相关负责人说,今天,这套8000型电驱压裂撬的投入使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风险,加快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为江苏油田页岩油开发提供安全、绿色、高效保障。(完)

  1999年丈夫赵瑞蕻去世,那年,她正好80岁。她对家具、书籍和随处可见的娃娃总是突然有新主意,经常指挥保姆重新摆放一番。照片也在不断变换位置,但不论如何摆放,巴金和杨宪益的照片总是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张昆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