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2 07:25:01

  “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

  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关切地问。

  听说种粮大户戴宏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谁来种地”,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答题,也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大课题。

  “怎样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这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一次次在田间地头问成本、在农家炕沿算收成,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富农政策举措,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

  政策给力,让农民种粮不吃亏。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槐村农民徐淙祥回信,暖心话语,纸短情长。

  习近平总书记 谋划的,正是农民期盼的:“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

  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徐淙祥朴素的话语,说出了广大农民真挚的心声:“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党的惠农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乡亲们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科技种粮,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听说村里把农民组织起来,用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后,水稻最高亩产900多公斤,总书记称赞道:“这很好!”

  “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思虑,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

  农机驰骋,良种良法配套,希望的田野铺展一幅幅“科技农耕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农民“慧”种地。

  经营增效,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抚远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考察,听说乡亲们争相入社、社员刘延辉全家一年能挣10多万元,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

  “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行程万里,倾听民声,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放眼全国,54.2万家种粮专业合作社、176.5万个种粮家庭农场、9万多家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超过10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链条服务,越来越多“大粮仓”变身“大厨房”,务农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近日,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食药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山寨”仿冒涉疫药品及相关用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围绕常用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紧盯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及网络交易服务等第三方平台,深入排查案件线索,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第一时间核查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的线索,对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立案查办。

  美国国会警察局前局长 史蒂文·桑德:在我向五角大楼请求多次之后,过了三个半小时,他们才派人到现场,那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他们看到了相同的情形却没有及时来支援,我只能怀疑是他们不想派人来。

  徐成光强调,今年春运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很难依靠往年经验和春运运行规律进行分析研判。目前做出的客流总量、构成和流向等方面的预测是基于当前形势和情况,目的是按照底线思维和极限场景,把困难想得更足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实一些,把服务做得更优一些。春运工作专班将会密切跟踪、动态研判,及时优化调整春运工作。

  北京局集团公司细化温馨服务举措,在进站乘车一体化接驳、重点旅客服务以及便捷高效服务方面,让旅客出行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会东县林草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松露的保育促繁工作,每亩松露适生区可增产商品松露10公斤,按标准规格平均市场价每公斤800元,每亩增收8000元。若按60万亩松露适生区计算,全县每年可增收60万亩、48亿元,给全县林下经济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着力稳定就业。工资性收入占脱贫群众收入六成以上。一方面要发展一批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在农村工程项目建设中推行以工代赈,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另一方面是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加大对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力度,发挥好东西部劳务协作、“万企兴万村”等帮扶体系作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陈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