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蓝领招聘薪酬比5年前增长超3成

来源: 学习网
2024-06-07 09:59:44

记者 辛圆

编辑|刘海川

  智联招聘周四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智能制造行业提档升级,服务消费行业回暖复苏,蓝领岗位需求旺盛,招聘薪酬也出现明显上涨。

  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蓝领岗位招聘需求持续上升。以2019年一季度为基数1,蓝领招聘职位数逐季波动上升,至今年一季度达到3.79,是2019年一季度的3.79倍。

  具体来看,一季度,配送理货招聘职位数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03.7%,增幅远高于其他职业。普工/技工、家政、客货运司机、物业/安保、餐饮服务的招聘职位数增速均超过200%。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流水线和工厂设备实现数智化改造,对数控操作员等技能型工人的需求较5年前增长4倍多。

  报告同时提到,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比重不断提升,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3%,2023年提高到54.6%。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市场对服务业蓝领的需求也较快上升。

  报告显示,蓝领职业招聘需求增长的同时,招聘薪酬也攀上新台阶。2024年一季度,38个重点城市的蓝领职业平均招聘月薪为7215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5.8%,增幅比总体高出7.6个百分点。

  分职业看,2024年一季度,健康/美容职业平均招聘月薪10637元,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53.8%,薪酬水平和增速均排名各蓝领职位之首;客货运司机平均招聘月薪为8463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51.8%,薪酬水平和增速均位居第二;配送理货职业招聘月薪8109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45.3%,薪酬水平和增速均位居第三。

  报告提到,蓝领岗位对年轻人吸引力增强。今年一季度,25岁以下群体投递蓝领职业的人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65%,增速高于全平台25岁以下群体投递人数增速的62.4%。蓝领职业的工作内容多样性、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都有提升,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表示“非常看好”和“比 较看好”的蓝领总共占比49.9%。这意味着,蓝领从业者普遍对未来抱有较好预期。

  同时,报告提到,受访蓝领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来进一步改善蓝领群体的就业状况,81.5%希望未来能提高福利待遇,其次是保障劳动权益、改善工作环境、规范用工形式、呼吁社会尊重等,可见经济待遇和权益保障是最受蓝领关注的内容。

责任编辑:许艾伦

  上海慧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一叠叠凝胶美甲贴(即甲油胶)产品即将出口。公司负责人郭慧萍表示,最近业务比较忙,客户都已进入状态,“欧美以及日本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出口订单预计增长20%,增速比前几年略高。”

  不仅开篇剧情非常“抓马”,女主和男主的相遇方式也是偶像剧的套路。两人意外遇见后,误打误撞地和对方产生了亲密接触,旋转慢镜头的调度让观众提不起兴趣。人设上,康子由在剧中担当着多重身份,但每个身份都充满套路,人设非常“抓马”。在母亲的人设方面,康子由喝多了之后给十几岁的女儿打电话,问女儿“怎么才十点多就睡了”;在和闺蜜闹翻从医美中心辞职之后,康子由去商场“挥霍”工资取悦自己,购物的疯狂程度连女儿看了都大吃一惊。剧情把康子由和女儿的关系设定为“相爱相杀”,意在展现女性要保持独立,不为外部因素而妥协,但这种表达效果非常粗糙,甚至浪费了演员殷桃在之前角色里积累的好演技。

  中国贸促会近期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会的调研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

  明清档案是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的多方位记载。“明清档案”专题展厅精选多个类型的珍贵档案进行集中展示: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明崇祯七年由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测绘设计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丰富的展品体现出档案在见证大事、传递信息、记录生活、记载历史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两年,因为疫情影响,表演大会只能采取线上方式。今年可以进行线下活动,大家都非常开心。”韩国小星星中文学校老师马菲说,“孩子们准备的节目都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乐器展演部分,有琵琶、古筝和葫芦丝等。今年,还有学生准备了变脸,我们真的很惊喜。”

  <strong>坚持创新驱动。</strong>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催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场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文化领域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开辟发展新赛道的重要决策,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内容、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笔者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集成运用新技术,促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要加强产业创新。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推动图书、报刊、演艺、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业态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二三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加强管理创新。打破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界限,整合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构建新型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文化系统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要激发全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鼓励各类文化机构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发挥文化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支持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通过文化数据的交易实现文化数字资产确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创新潜力充分涌流。

林宜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