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铜线全线“轨通” 力争年底开通运营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7 12:31:10

  中新网重庆4月2日电(张旭 罗雅颖)记者2日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随着云雾山隧道最后一组轨排吊装到位,重庆璧铜线已 于3月31日实现全线“轨通”。

  据了解,“轨通”即轨道铺设完成,是轨道建设中一项较为重要的进展。

  重庆璧铜线设计时速140公里,正线全长约37公里,沿途设车站9座,是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东西向市域铁路,也是重庆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的线路。

  在设计阶段,为满足重庆璧铜线沿途不同地形要求,项目单位采用了双层道床、单层道床、带底座板道床等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结构整体稳定性。

  在施工阶段,重庆璧铜线采用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设的轨道控制网精测等技术,对轨道的轨面标高、方向、水平、轨距进行精密检测,以保证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平稳性。

  重庆璧铜线铺轨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铺轨期间,全线加大设备和人力投入,加强资源配置和现场协调,保障了现场施工高效推进。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当前,重庆璧铜线站后工程总体完成64%,各参建单位正全力向“首列车进场”“电通”等节点任务冲刺,力争2024年12月底实现项目开通运营。(完)

  同时,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北抬,为低纬度地区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暖湿空气与来自极地地区的冷空气相遇,引起了部分地区的降水和降雪天气过程。

  “在西沙永兴岛上待了一个多星期,采访了大量参与过西沙海战的民兵、渔民和海军官兵,收获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不是实地采访,电影里的情节和细节永远都不可能真实感人。”陆柱国说。

  在熊思东看来,随着全国医科院的逐步铺开和完善,以前散兵游勇式的研究会被逐步取代,以重大临床需求问题为导向的有针对性、有组织的医学科学研究会成为主流形式。“搭建平台、提供医疗服务只是医科院的职能之一。希望未来的医科院能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院’,不仅容纳医学,也吸纳理工科等多学科的人才,而不是变成一个孵化器或服务中心。”熊思东说。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两三个月以内,美元再度走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明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整个经济的开放,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回升,明年下半年人民币应该是升值的,升到7以内也有比较大的概率。

  深圳医科院将针对研究转化瓶颈建立“ 1+N+X”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协同创新体,并且还将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这其中,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深圳医科院科研人员被允许“技术入股”,此外,深圳医科院还将通过投资,“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我们邀请了名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备考。”北京学院路一所高校就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每年准备考公的毕业生还是占有一定份额的。”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