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IMD:欧洲能源转型方向不会改变 衡量投资机遇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

来源: 慧聪网
2024-06-29 05:14:43

  郝倩/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财经日前独家对话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战略与政治经济学教授David Bach。Bach教授认为,当下的企业家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全球化布局需要综合评估地缘关系,而不仅仅是考虑经济要素。

  David Bach是IMD创新与项目负责人,即将于今年9月上任IMD院长。他对新浪财经表示,在过去20年间,也就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5年左右,当时的投资人要国际化总是先考虑经济要素,然后才是政治。现在的重要性排序则是反过来的。

  “哪里是最大的市场,哪里可以找到最便宜的原料,成本较低的劳工,这些要素都是之前企业家做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企业家在做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各方的地缘关系。所以投资人应该明白一点,现在只是强调某个市场的规模,供应商的完善,或者成本优势已经不够了。”

  Bach解释说,在现在这个阶段,世界正在“重新布局国际化”,国际化没有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投资本身不仅是为了开拓市场,服务消费者,还有分散风险,平衡地缘关系的考虑。

  说到欧洲目前所处的形势,David Bach认为大选之年有一些变数,但也没有媒体所描述的那么戏剧性。实际上可以看到欧洲整体有点向“极右”倾斜,有可能是向右转,但即使是极右本身也是分裂的。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接下来的大选,右派保守党可能会有大问题。

  无论如何转向,Bach认为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欧洲的选民都有很多顾虑。事实上,确实是有诸多问题不如人意,无论是净零和环保监管政策,就业市场,居民收入,AI,还是中产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维持等等。这都是极右翼升温,绿党失去阵地的原因。

  关于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困境, 其实有一个不应该忽略的背景。在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一开始最为积极推动的就是欧洲,无论是从政府推动的决心,规则的制定以及对投资的扶持层面,欧洲都是最先投入的,然而当其他人赶上来,欧洲却在很多新能源领域落后了。

  ”如今,因为欧洲的产业刺激和补贴不到位,反倒是让欧洲的企业开始往海外迁移,其中一部分迁去美国,也是为了去受益美国的产业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欧洲并未能受益之前的低息环境,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现在不仅是市场变化,进入高息环境,就连政府预算也捉襟见肘。举个例子,之前德国结束了对购买电动车的补贴,其实就是因为预算不足。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欧洲现在有些摇摆,但总体趋势,依然是新能源板块的投资越来越多了。”

  “所以目前对于欧洲而言,能源转型是无法避免的,接下来也出台新的新能源补贴或者推进法案。难点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好谁投资谁受益。当然,补贴本身也不是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唯一路径,从完善供应链,到建立欧洲统一的资本市场,吸引更多技术工种,私人投资进入等等,诸如此类都会有益于快速推进能源转型。”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而言,贸易的本质是要惠及本国消费者,又不能给本地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因为关税是“双向道”,“你可以把外来的商品挡在门外,却也可能因此导致自己的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到其他的国家。同时,如果这个工具使用不好,还可能让本地企业缺少危机感和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Bach认为,当下的商界领袖遇到很多挑战,从地缘政治,能源转型,到AI,新一代千禧年后进入职场后,对职场的预期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商学院,最重要的战略还是要与真实的商业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深化对商业世界的影响,解决商业世界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做抽象的学术研究。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苏浩指出,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引发了全球能源危机、导致粮食供应短缺。2023年乌克兰是否能实现和平,还不太确定。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将继续存在,给全球经济结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十年来,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不断发展、理论内涵不断充实,在中国与世界的紧密互动中凝聚日益广泛的国际共识,汇集起日益强大的全球合力。

  戴着眼镜,面容斯文,杨昆坐在电脑屏幕前轻敲键盘——这样的形象似乎很难与建筑工人联系在一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以一场“奋发新时代、欢乐中国年”主题冰雪文化活动拉开新年序幕,同时也把为期三个月的冰雪文化旅游节呈现给来自四面八方游客。在跨年活动现场,绚烂多彩的焰火秀、精彩绝伦的演艺节目,将活动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人们在热烈的倒数声中,欣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22的年轮已经走满,我们共同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殷实的成就盘点,真挚的关怀关切,对奋斗者的真情点赞,对未来的无限期望……新年贺词中,一句句饱蘸深情的新年“寄语”,给予我们无比向上的力量。

  2022年12月31日晚,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连续第十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聆听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人们感受国家发展的脉搏,回忆难忘的中国瞬间,也看到普通人奋斗的身影。“每个人都不容易”“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辞旧迎新之际,习主席的话温暖人心,带给人们坚定前行的力量。

陈思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