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忆“老师”齐邦媛:她的一生是“巨流河”的一生

来源: 红山网
2024-07-01 07:35:20

  中新社台北3月29日电 题:席慕蓉忆“老师”齐邦媛:她的一生是“巨流河”的一生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台湾知名作家、学者齐邦媛于3月28日凌晨去世,享年100岁。作为多年挚友,台湾诗人席慕蓉一直称齐邦媛为“老 师”。

  齐邦媛生前学术著作、翻译作品、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等身,最为读者所知的是她在80多岁高龄时完成自传《巨流河》。这部25万字的回忆录于2009年出版,作品由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写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为两岸留下一部“至情至性的家族记忆史”。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席慕蓉出版了多部诗集,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关注。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在席慕蓉位于阳明山的画室,齐邦媛和她通过共同好友介绍相识。“对齐老师来说,那时的我是一个‘小学生’。”

  这对年龄相差近20岁的挚友、“师生”密切交往超过30年。“我们之间聊过很多,也经常见面、通电话。”在席慕蓉看来,齐邦媛是一位个性刚强的女性。

  她回忆,齐邦媛生前长期居住在位于桃园龟山的养老住居长庚养生文化村,并在这里完成《巨流河》的写作。齐邦媛曾介绍,当初赴长庚养生文化村参观时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对方不理解一位80岁的老人膝下有子女,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人独居。司机还很同情她,陪着她看完文化村、再把她送回家。

  “可是那个司机不懂得,齐老师说的‘我已经80岁了,还有我自己的日子要过’的真正含义。”席慕蓉认为,齐邦媛是希望在耄耋之年找到她“最后的书房”,把《巨流河》写出来。

  “《巨流河》写了她的一生,而且不仅仅是她的一生。原版书封面是一张抗战时期重庆被轰炸的红色照片。她写出了当时人们遭受的所有困苦和灾难,以及中国抗战历史。这里面还包括她自己的青春。”席慕蓉说。

  1924年2月,齐邦媛生于辽宁,1943年考入位于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哲学系,1年后转入外文系,1947年受聘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助教。1968年,她赴美国深造,1969年回台任中兴大学外文系主任。1988年,齐邦媛从台湾大学退休。

  “我很尊敬齐老师。不论在文学上,还是生活上,她都是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学者、朋友、女性。”席慕蓉认为,齐邦媛生前一直在写东西,并且写了很多文章推介年轻作家,她是希望把台湾的文学介绍给世界,让台湾文学达到更高境界。“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为别人着想。到了人生最后,才用剩下的时间为自己写作。”

  2023年11月,席慕蓉最后一次接到齐邦媛的电话,她在电话中与席慕蓉表达告别之意。

  诚如其所言,无论是五年来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还是二十年来对“环境优势”的强化,浙江践行的改革从来都不是口号,更不是形式,而是具体又可感、实际且持续的行动。

  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首届中国冰壶联赛(青海西宁多巴站)比赛共七日,包括中国国家集训队在内的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上海、天津等地区的24支队伍重装上阵,参与男子组、女子组、混双三个项目的争夺,并向着联赛年度总积分冠军发起最后冲刺。

  为此,林孝发建议,要创新家用机器人产业生态链。首先,政府部门要组织引导培育,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强共享平台建设;其次,要推进“链长”+“链主”机制,龙头企业增强聚集效应,带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再次,要完善家用机器人集群产业链布局,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最后,要发挥福建矿产资源和龙头企业创新领先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导向型优势产业和高附加值创新产业。

  答: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连续两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在新征程上,上海将坚持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着重抓好“三个加强”:

<strong>  习近平指出“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strong>

张晴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