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青年江遥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我要继续做好“路上使者”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6 18:42:38

  江遥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东帝汶办事处的一名本地员工。十七年前,他作为东帝汶第一批来华留学生中的一员,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留学。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的他是东帝汶与中国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如今更是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中国是第一个跟东帝汶建交的国家。06年,我开始去中国上本科,是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科奖学金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奖学金。”

  江遥是第一个在中国完成学业的东帝汶留学生,他先后在中国攻读了本科、硕士学位,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的他还在中国工作了几年。他说,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好,可以为东帝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东帝汶其他人听到我们会普通话,他们就想知道为什么东帝汶人会说普通话,会说中文,有时候有活动跟中国有关系,他们一般都叫我们去帮忙翻译。”

  江遥目前担任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东帝汶办事处总经理助理一职。由中国港湾承建的蒂坝港项目是东帝汶历史上首个现代化的国际集装箱货运码头。蒂坝港去年正式投入运营后,东帝汶的海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江遥表示,像这样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带来先进技术、提供就业岗位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话,肯定(很难)的,我们回来也是找工作特别难。你看好几百个人回来的时候,他们都在中国企业工作,没有其他企业,是很多中国企业给我们很多机会,所以对我们回来就业很有帮助。”

  随着东帝汶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像江遥一样为促进两国交流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江遥说,从东帝汶去中国留学的留学生从06年仅有3个人,到现在每年都有好几百人。“我们也是感谢中国政府、 中国企业,因为我们一独立,他们就带来了很多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企业,没有中国人来,东帝汶肯定发展得很慢。”

或许将在卡塔尔世界杯迎来最后之舞

落原去《体坛周报》实习,见到经常在报纸上出现的“大神”,回到学校会跟同学炫耀:“我跟颜强一起并排撒尿了!”——颜强是他少年时代最喜欢的足球专栏作者,多年后,他们成为经常约饭聊天的朋友。

这些信息,在我们出发前做功课时都有重点关注,也让我们对这个沙漠中的国家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后,这个印象变成了一个个充满细节的真实画面。对卡塔尔的豪,我们也才开始有了真正的体会。

卡塔尔球员痛苦掩面。

克鲁伊夫在1974年世界杯上伟大的转身,他自己承认,完全是无意识随机应变的即时创造;马拉多纳1986年的“上帝之手”,至今仍被当时英格兰门将希尔顿唾骂,但老马所为,显然是标准的南美街头足球举动。

因凡蒂诺认为,欧洲人过去3000年在世界各地“干坏事”,只有在未来3000年里道歉,才有资格给别人“上道德课”。他不仅回忆自己儿时也曾在欧洲受到歧视,还尖锐指出一些在卡塔尔等地区大肆赚钱的西方企业,也没有保障移民劳工的权益。

冯瑞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