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大对AI巨头审查,OpenAI、微软与谷歌在列

来源: 房天下
2024-06-30 00:27:14

欧盟反垄断机构6月28日称,将对微软与OpenAI的合作以及谷歌与三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易寻求更多监管审查。

当地时间6月28日,欧盟反垄断机构称,将对微软与OpenAI的合作以及谷歌与三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易寻求更多监管审查。

欧盟的这些举措凸显了全球监管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在新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感到不安。当天,微软和谷歌股价分别下跌近2%。

欧盟竞争事务负责人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周五表示,她于今年3月向微软、谷歌、Meta(Facebook)和TikTok以及其他达成人工智能合作的大型科技公司发送了调查问卷。

“我们已经审查了回复,现在正在发送后续请求,以获取有关微软和OpenAI之间协议的信息,了解某些排他性条款是否会对竞争对手产生负面影响。”维斯塔格表示。

对此,微软回应称,将随时准备回答欧盟委员会可能提出的任何其他问题。

虽然OpenAI自称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但微软向它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占股49%,引发关于该公司控制权的争议。有消息称,奥尔特曼正在考虑通过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希望将OpenAI变为一家营利性的公司。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将不再受到非营利性公司董事会的控制。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我认为现行的反垄断法框架下,欧盟很难找出微软投资OpenAI的反垄断法合规瑕疵,哪怕其中也包括一些排他的条款,但并不是所有的排他性条款都是违法的。”

游云庭认为,微软投资OpenAI这样一个投资初创企业,并不在股权上占据多数控制权,这样的交易如果架构和合同条款经过了律师的审核,达到合规是不难的。

但他也指出,在欧盟对科 技巨头企业监管趋势整体趋严的情况下,如果欧盟再像此前推出《数字市场法案》(DMA)那样,新拟出一个类似“数字守门人义务”的规定,可能会对大公司的投资和并购产生更多的限制。

除了微软和OpenAI的交易,谷歌今年年初也与三星达成多年期协议,允许在包括Galaxy S24在内的某些三星设备上预装谷歌的小版本生成式AI大模型Gemini Nano,作为Android 14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三星还是第一家向消费者部署Gemini Pro on Vertex AI的谷歌云合作伙伴。

7月初,谷歌和三星将举办大型发布会,推出这些AI智能手机新产品和服务。据两家公司早些时候发布的新闻稿,作为此次合作的一部分,三星也是首批测试Gemini Ultra的企业之一,Gemini Ultra是谷歌目前功能最强大、规模最大的高度复杂任务模型。

此外,欧盟也关注到技术人才正在向科技巨头集中的现象。维斯塔格表示,她正在研究“收购-招聘”行为,即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主要是为了获得人才和团队。例如,微软今年3月斥资6.5亿美元收购了初创公司Inflection,从而可以使用Inflection的模型并聘用其大部分员工。

“如果这些做法最终导致企业集中,我们将确保它们不会违反我们的合并控制规则。”维斯塔格表示。

  有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当局近年来动作频频,面对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图谋继续加码、火上浇油。岛内民众忧心两岸关系紧张确有其道理,其所作所为只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只会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蒙上沉重阴影,只会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深重伤害。

  文章称,随着防疫手段调整,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将逐步恢复正常,跨省流动人口将继续选择流入广东。据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显示,2023年1月返乡的跨省流动人口,2月已有84%回流广东。广东省统计局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人口规模及其结构优势将长期保持稳定,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常住人口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预期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过去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同一时期,蒙古国年降水量减少7%~8%,特别是春夏等暖季降水量减少幅度十分明显。截至目前,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76.8%已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情况还在恶化。据官方数据,过去10年是该国近80年中经历的最热的10年,干旱、炎热导致1244条大小河流、湖泊干涸或断流。

  赵小卓说:“我们的军事行动针对的就是‘台独’,就像紧箍咒,‘台独’势力每跳一次,我们就给紧一次,直到把‘台独’彻底扼杀掉。打个比方像给他戴个手铐,每动一下手铐就会紧一下,因为螺扣是朝一个方向转的,直到他彻底动不了为止。”

  除了这一采访,早些时候,马克龙在访华期间接受法国《回声报》专访时,也曾振臂一呼“欧洲必须拥有战略自主权”。他强调欧洲必须进一步推动战略自主,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以避免欧洲国家成为“附庸”,最终“被历史抛弃”。

  另有NBL球队拒绝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表示不便谈扩军的事宜。有熟悉NBL球队的知情人士表示:“有些NBL球队,因为长期看不到升CBA的希望,背后投资人也有情绪,甚至流露出离开篮球的念头。”

连凯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