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荔枝网评:流传千载,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来源: 北青网
2024-07-09 16:23:05

  悠悠大运河,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近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

  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大运河始于春秋时代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绵延3200余公里,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今天,我们探索大运河里的千年文脉,读懂流传千载的运河文化何以弥新。

  保护为先。大运河的价值,不单单是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存在,更在于其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北京的澄清闸、天津的金钢桥、河北沧州铁狮子、河南的惠济桥、山东的光岳楼、安徽的泗水河段、江苏的扬州天宁寺、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浙江杭州的富义仓……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等世界文化遗产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保护大运河,就要强化保护意识,统筹做好提升沿河品质、水生态修复、文化遗存保护、护岸建设、绿化植被等工作;要加大谋划力度,利用独特的运河优势,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重点项目建设;要强化工作协同,加强属地部门协同联动,把大运河保护与航道建设、防洪 排涝、环境整治、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大运河添彩,让大运河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传承为本。运河文化多风采,流传千载总有“新”。从最初运河的开凿,到隋唐大运河的拓展,再到元代大运河的“裁弯取直”,再到今天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牵手,守正创新成为大运河亘古千年的“灵魂”。大运河沿岸的河道、船闸、会馆商铺、古街古寺等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以及具有大运河特色的饮食、戏曲、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背后是运河文化以新技术和新表达滋养精神,见证一座座城市因水而兴、一个个区域交流融合、一户户人家烟火升腾。我们坚信,千年大运河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与利用,未来更加可期。走过绿杨城郭,古巷清曲,也走过四时变幻,中国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定会更加耀眼瞩目。(唐代远)

  林逸说,这款随身WiFi被限速非常严重,下载速度只有几十kB,打开一个网页都要花几分钟,而且故障不断,经常连不上网,后台显示的流量也只有200G,“主播明显是虚假宣传”。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务工人员纷纷踏上返岗旅程。近期,多地开行返岗务工专列包机,助力务工人员节后返程。

  春节期间,北京市房山区一家亲子精品民宿始终客满。许多住客从城区驱车来此,只为清晨听鸟鸣,夜晚看繁星。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泽仁俊美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林芝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泽仁俊美利用担任原昌都地区洛隆县委副书记、县长,原昌都地区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昌都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广西北流市扶新镇党委书记 叶绿华:我们去到那边,尽量争取把两个项目之中的一个先签下来。

  看流动的中国,要看发展的潜力。纵观神州大地的各领域、各行业,“流动”的维度不同、表现不一,但处处迸发着活力,处处孕育着希望。从基础设施看,公路、铁路、飞机、客轮,航线四通八达;从城乡关系看,农民进城、市民返乡,进城务工、返乡创业,为无数心怀梦想的人打拼搭建平台;从体制机制看,无论是户籍制度改革、异地医保结算还是上学就业创业等,拦路的藩篱被拆除、流动的通道已打开……凡此种种,不仅让商品、资本等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也让人才、人力等资源充分涌动起来,使得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发展的潜力不断积蓄。应该说,春节期间的红火景象,是流动中国的缩影,也为流动中国增添新的活力和动能。

魏轩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