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超级工程将带来哪些超级效应?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7-01 02:02:35

  新华社深圳6月30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超级工程将带来哪些超级效应?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田建川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

  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让深圳至中山的车程由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在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架起关键一“横”。

  “以前是中山人,现在是深圳人,即将是‘深圳+中山’人。”这是采访中不少工作在深圳的中山人对自己身份转换的介绍。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让前往深圳这座未来之城的道路更加快捷,人们对“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中山”的新生活更加期待,双城之间的往返也将更加频繁。

  为了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变为“留量”,“消费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深圳正在加紧发力,不少商业核心区域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为迎接深中通道开通后到来的消费潮做好准备;而在中山市,包括商用住宅、车间厂房在内的多个建筑项目已经封顶,等待更多人或者企业“拎包入住”,成为承接深圳等东岸城市产业外溢、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

  便捷交通,互通有无,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珠江口东西两岸人民的“同城感”更为强烈。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生产。

  自古以来,交通区位就是影响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珠江口,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深刻影响着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

  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代表的东岸城市群拥有先进制造业和强大的科创能力,但空间、土地使用成本较高;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代表的西岸城市群则刚好相反。两岸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却苦于没有一条能够跨越珠江口的“天路”。

  如今,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通道上提速的不仅是交通,还有两岸之间企业的发展;流动的不仅是车流,更有两个城市群之间的科技、金融等各类要素。

  靠着交通区位因素获得发展的城市和省份不在少数——

  九省通衢的武汉,靠的不光是长江、汉江交汇的水运条件,更在于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搭建起的水运系统和铁路运输系统,让这里烟火不断;

  杭州机场三期和杭州西站枢纽同步启用,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八堡船闸和下沙港启用,“水陆空”三栖发展带给杭州更多活力;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地形支撑的贵州,在高山深涧中开凿出一条条隧道、铺建了一条条高速,万桥飞架、大道纵横,推动贵州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构建交通便利条件,助力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和能力还惠及了更多国家。

  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第一个进行总体规划的海滨新城,在中国建设者的建设下,已经成为中斯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匈塞高铁,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加强了匈塞两国互联互通,深化中欧互利合作;

  铁布高速公路,是科特迪瓦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的一部分,建成通车后让科特迪瓦多个重要城市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带来的“中国速度”……

  “要想富,先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超级工程,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带动发展建设“软联通”,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我们有信心期待,未来将有更多超级工程让中国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完)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就在陈济准备递交转业申请书时,时任中队指导员交给了他一封信。

  全面记录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用地方志记录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能够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比如,湖南湘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采取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六个精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忠实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全面总结了湘西脱贫攻坚的经验与智慧。

  做生意讲“信”更讲“誉”。抛开成本与售价问题不谈,近年来特斯拉负面新闻缠身,“刹车风波”屡见不鲜,良好的消费者沟通及售后服务都要得到重视。

  据悉,十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截至2022年8月,4G基站占全球一半以上,5G基站达到了210.2万个,5G移动用户数达4.92亿户,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IPv6活跃用户数近7.14亿。

  坚定实施开放战略,外贸投资扩容增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通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一个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到2021年,我国货物加服务贸易总额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贸易关系布局日趋均衡。

<strong>  “智能工厂”开启未来工业新场景</strong>

郑伊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