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隘章土布制作:织机飞梭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16 06:25:15

  中新网百色6月14日电(李逍 卢春耀)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足荣镇泗营村隘章屯,当地完整保留并传承着壮族传统棉纺织技艺。近日,记者采访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许美遍,了解这一技艺背后的故事。

  许美遍出生在德保县足荣镇,她的妈妈靠出售一些自己纺织的布匹维持生计。因人手不足,许美遍兄弟姐妹三人不得不跟母亲学习纺织。当时11岁的许美遍个子矮,织布时不能坐在座板上,只能站着一脚一脚踩在踏板上织布。

  “在隘章有一句话,隘章无女不纺织。那时,学纺织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许美遍回忆起童年往事说道。正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为了把布匹织得精、织得细,卖得好价钱,经常与左邻右舍交流经验。

  如今,色线的选择,经纬密度的调配,纯棉度的检验,许美遍都要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徒弟传授,徒弟们现在织出来的土布面料,均匀平整,甚至可以与 工厂、公司出产的商品媲美。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手工纺织也曾一度落寞。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当地相关部门深挖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足荣镇也在隘章屯建设了村史馆,馆内展示各类非遗活动的宣传图片,以及当地最具有特色的用隘章土布制作的民族服饰、布匹、围巾、包包和鞋子等,还摆放了纺织土布用具。

  2018年,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隘章土布围巾受到泰国贵宾的青睐,首次走出国门。2020年,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诸多平台上的亮相,如今的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并喜欢上这项技艺。

  许美遍经常说:“现在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也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我一定要把它发扬下去,让下一代都知道老一辈是怎么生活过来的,这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完)

  郑超帅和同伴经常参加江苏省杂技团组织的惠民演出活动。据江苏省杂技团副团长金重庆介绍,今年春节期间,该团优选演员、优选节目在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为往来游客演出42场次,还组织节目到各镇(区)景区景点驻场演出达30场次。

  丛培武表示,自己自去年以来走访了一些城市和学校,有机会与留学人员交流,看到同学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开放自信、心系祖国。这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对留学人员提出四点寄语:树立理想信念,追求美好梦想;担当历史重任,成就时代伟业;苦练建设本领,勇攀知识高峰;发扬奋斗精神,实现自身价值。他同时叮嘱大家务必保持身心健康、注意人身安全。驻加使馆会一如既往为大家的学习生活做好服务,保驾护航。

  通过研究小江的口音和儿时记忆,谭英换排除“贵州”,锁定四川、重庆一带。经过与当地志愿者近一年的沟通,小江顺利回到老家重庆。“我与小江的亲生父母通话近2个小时,对方在电话中止不住地感谢。”谭英换告诉记者,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来自1500余公里外的嘱托和信任。正是这次经历,让她更加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助人寻亲的路。

  北京时间2月5日15:00,“四海同春”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将正式面向全球播出。明星大咖、海外华侨华人将共同献上精彩节目。你最期待谁?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在人们的认识中,闹完元宵,春节才真正结束。这个元宵节,为什么人们那么期待一场烟花秀?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赵李娜认为,元宵节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女性的节日,“封建社会留给女性抛头露面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上元节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机会。在这一天全民狂欢,对女性的束缚稍稍放松,所以这也算她们较为禁锢生活中的一点亮色。”

黄文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