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革建言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资源整合 模式创新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7-01 01:13:06

  中新网上海1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养老话题继续成为热点议题。民革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言“促统筹谋创新,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效能”。

  根据《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预测,到2025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600万人,届时上海老龄化率将突破40%。

  民革上海市委会提案指出,相较城镇地区,上海农村地区留守老年人占比高,老龄化率也更高,亟需针对性地完善与农村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2020年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上海全市正逐步构建农村养老服务四级设施网,基本形成了“点”“室”“所”“院”的供给体系,能够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基本养老需求。

  民革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出台的农村养老一系列的政策往往在落实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与预期成效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生活习俗差别大、政策重叠降能效、思想认知存不足。

  例如,生活习俗差别大。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的普遍观念与生活模式迥异于城市地区,对于生活环境熟悉度的需求远高于城市地区。

  根据目前建立的农村养老服务四级设施网,养老院建设于镇上,对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即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养老设施、提供足够的养老补贴,养老床位空置率依然较高,甚至有不少农村老年人表示难以适应在养老院内的生活,即使入住了养老院但几天后就要求返回家中居住,不愿继续集中养老。

  “资金扶持力度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政策较难全面铺开。”民革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农村养老从市级、区级、街道(镇)三个不同层面获得财政支持,而各个村则根据自身财力水平予以一定补充,不尽相同。但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大部分村民仍希望能加大补贴力度。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民革上海市委会建议,一方面,要资源整合,辐射农村养老受益人口;另一方面,要模式创新,满足农村老年人特殊需求。

  具体而言,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统筹平衡城村补贴水平,在现有上海全市层面的补贴力度上,通过综合统筹,使得养老服务补助资金梯度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地区倾斜,降低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个人支出成本与收入比,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参与养老服务的个人意愿。

  整合各部门资源,进一步梳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为老服务政策,形成农村为老服务事项、补助的综合清单,统一受益群体的认定标准,明确分级分类补贴类型,“一人对一策”,让为老服务更精准惠及老年个体,扩大政策受惠人群。

  加大居家养老扶持力度,医养分级,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体系,广泛开展农村老年人 照护需求评估,针对失能、独居老人,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频次;加大医养服务宣传,以医为主,提高上门医疗服务人员

  在模式创新方面,可以深化医养结合,加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占比,在中心镇(社区)、中心村集中设立养老机构的照护机构等。支持模式探索,如可通过引入经济主体,盘活闲置用房、土地和农宅,丰富村民财产性收入,殷实养老家底;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搭车养老服务,提升服务品质与可达性;租赁本村空置用房、重新规划建设利用废置房屋、合理规划土地用地等方式,开办仅服务于本村的集中“养老院”,收纳有需求的老年村民等。

  同时,要转变服务思想,由农村老人上门选择为老服务转变为主动送服务上门。鼓励邻近行政村合作组建村办食堂,为多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降低用餐成本,并统一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对开展为老服务的相关行业(助餐、照护等),实施税收减免、用工用房用能优惠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自身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

  此外,还应调动内生力量,拓展“老伙伴计划”,挖掘本村的内生性力量,将零散的互助行为有效组织起来,调动广大村民的团体性力量,运用好本村富余劳动力、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公益团体力量,服务村办养老。(完)

  “生育津贴、育儿补贴是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财政状况、人口状况等因素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低收入群体对现金补贴政策更敏感,中高收入人群对国家实施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减税红包”更关注。这些措施形式多样,切实减轻了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意味着生育从家庭事务领域进入公共事务领域,释放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积极信号。

  <strong>又见“桃红”唐诗逸 已是新作主心骨</strong>

  现在,虽然跨境游全面重启,但与泰国不同,从国内飞往印度尼西亚的航班还未完全恢复。“恢复出境游也要看航班恢复情况以及目的地所需要的出境游手续。现在去印尼旅行需要提供疫苗证明和支付落地签费用,对游客来说还是有些麻烦。”张琦说。

  “冰丝带”大众可体验“最快的冰”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60多年来才发生的一次,最亮的一个伽马暴,我们记录到了6万多个光子,在这个能量段,通常人们能够记录到的都是个位数,这是人类首次。一下展现了它(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非常强大的能力。

  回顾托育机构5年发展历程,90后宝妈辛静体会颇深。2017年,辛静与另一位宝妈联合创立了一所国际托教中心,致力于为0-3岁的婴幼儿及家庭提供科学的托育服务。

杨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