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 | 上海打造教育数字基座能力共享体系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7-01 02:05:39

  中新网上海1月30日电(记者 陈静) 上海是中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之一。记者30日获悉,上海市以学校数字基座“五大中心”为基础,打造上海教育的数字基座能力共享体系。

  “五大中心”为“组织中心”“物联中心”“应用中心”“消息中心”和“数据中心”。

  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上海市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出台了多个文件,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环境、教学应用、数据治理、师生数据素养提升等方面发力,着力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

  上海市教委方面告诉记者,基于国产化技术构建安全的数据服务能力,上海市学校数字基座提供市级基础数据治理及对外数据服务,已开放29个公共数据接口供应用申请使用。

  据了解,上海市学校数字基座联合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活跃的教育生态。长宁、徐汇、宝山三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学校数字基座已于2023年投入运行,并与学校数字基座市级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技术对接,实现应用下发与应用选用的双向操作。学校数字基座实现“标准化(基础应用)+个性化(应用插件)”排列组合的应用模式。教育行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实现互利共赢、共建共享。

  上海还设立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徐汇中学、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学校为数字赋能示范校,先行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上海市以学校数字基座市、区对接运行数据上报为基础,构建融合学校底数、基座能力、应用生态为一体的市、区、校三级“驾驶舱”体系。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多维度、多层级的可视化方式系统、直观、精准呈现上海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刻画特色亮点,把握发展趋势与动能;通过数字驾驶舱促进各部门、学校加快建立教育数据统一归集与协同治理机制,提速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长宁、徐汇、宝山三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的学校数字基座运行数据实现每日自动上报,并在市级展示大屏上直观呈现常态化运行态势。上海市教委方面介绍,到2024年1月,长宁区接入学校80所、宝山区接入学校350所、徐汇区接入学校106所,各区实际上报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校数字基座常态化使用的情况。

  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上海市学校数字基座遵循“数据治理、试点先行”“数据融通、系统整合”“生态构建、教育创新”的三步走建设思路。未来,将持续扩大区、校数字基座覆盖面;促进更多优质教育应用的发布和选用,探索各类应用数据基于数据标准回流;持续推进市、区、校三级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资产有效利用,以数据赋能教育应用生态迭代升级和持续发展。据透露,上海还将逐步打造教育数据标准“众筹社区”,助力构建标准化、多样化的教育数字化应用生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健全数字素养培养体系。上海市教委方面介绍,上海积极探索“学习、实践、指导、研究 ”的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研训路径,着力推进数据支持下的因材施教、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方面的教师专业能力与数字素养的提升,深入推动数据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阿龙强调,如果没有靠得住的“中间人”,绝不能轻易交钱给诈骗公司——诈骗公司发现家属有求必应,势必会扣住被困者当做筹码,源源不断地要钱。

  但不同的是,前两次只是提到保持合理利润水平的积极作用,而这次不仅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还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因为银行利润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构成,如果非息收入增长快,即便净息差下降利息收入下降,利润也会保持一定水平。央行并没有明确何为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但根据市场机构测算,当前的净息差如果再下降,那可能就跌破了合理水平。

  新京报讯 据中国铁路官微消息,自8月22日起,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12306旅客信息服务功能,提供覆盖购票、乘车、退票改签、停运通知、晚点提示等出行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旅客信息服务需求,提升出行体验。

  “如果客户没有如实告知健康情况,得到业务员默许,那就是业务员的问题。曾有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让客户完全略过健康告知,全部填‘否’,最后客户全额退保成功。”余周说。

  不过面对中国的亮剑行动,有些人却坐不住了。一些外媒老调重弹,污蔑《反间谍法》对在华外国人、外企造成了所谓“不确定性”,并把“全社会动员”歪曲为“全民抓间谍”。美国国务院更是毫不避讳地出来站台,借机抹黑中国。

  “代理退保黑产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消费者接保险公司的电话,所有都是他自己来操作。如果有很多证据都是伪造,当消费者跟保险公司正常接触,就会证实清楚,他就露馅了。”乔良说。

黄秀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