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12 17:18:30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善用文化之力,让 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尽管姜铁红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却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被网友评价“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教授则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以来,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到借助对口帮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再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务实的举措、有效的行动,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脉,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才更显主干生机。近期,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国内走红,也在海外受到追捧,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应接不暇,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并用好互联网,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谢晓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元宵节期间,各地赏花灯、猜灯谜、坐游船、放烟花等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各大景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体现了人们体验式、品质化旅游需求的全面释放。

  他透露,他是当天下午2点左右到钱塘江畔的,那时游步道上就已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蹲守了。他则选了一个正对着燃放区的点位等待拍摄。

  在这方舞台,传统文化之美从未缺席。兔年春晚上,从取意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满庭芳”的整体舞美设计,到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百鸟归巢》的全新绽放,再到少林寺观音殿内《武僧演武图》壁画的舞台版惊艳“复活”,一系列赓续传统之美的节目美出了新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元宵节当日,海口国际免税城人头攒动。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免税品监管科一级主办钟琼丰介绍:“近期人流量大,我们要求免税店及时报告店内异常情况,强化与免税企业协调沟通,确保海关监管服务及时到位”。

国内近80%的地级市、

  据桃林坪花脸社火传承人之一许书元介绍,桃林坪花脸社火是桃林坪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的一种民俗表演。传说八百多年前,井陉县曾有过一场激战,多名将军浴血奋战,击败敌寇。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这场战斗,以花脸社火形式公开演出,流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孩子们开始接触、传承这项表演技艺。

李筱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