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疆粮食丰产密码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2 03:09:54

  夯实高标准农田根基

  粮食增产离不开良田这一根基。2023年新疆财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435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5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7.6%。并科学引导粮食生产向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优势产区集中,9个地州粮食生产面积超百万亩,产量占全区的95%。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8年的0.55提高到2022年的0.573,大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田灌溉水保证率达到85%以上,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玉米单产提高20%以上,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

  2010年以来,新疆奇台县全面实施以田间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效节水农田163万亩、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得益于“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县每年粮食稳产在70万吨以上。

  “用高标准农田种小麦,不光种地轻松了,亩产还很高。”近日,奇台县吉布库镇达板河村村民王树忠的170亩耕地播种了冬小麦。过去受制于地块小,在传统耕作模式下,王树忠的粮食产量不高。近些年,随着新疆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王树忠种起了大条田,用上了滴灌浇水,还积极应用了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智能物联网装备等技术措施,小麦单产和总产不断攀升。“高标准农田种小麦亩均产量比过去增加100公斤左右,亩产最高达到620公斤。”王树忠说。

  构建科 研转化体系

  日前,新疆制定印发《自治区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全区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量实现新突破,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耿洪伟说。2023年,自治区和兵团本级财政共同筹集100亿元设立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启动实施具有整体拉动作用的“2+5”重点人才计划。通过遴选现代体系专家队伍,构建起了由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基层试验站科研人才组成的人才体系,推动更多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服务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增产遇到问题有渠道、有能力解决的良好局面。

  2023年,新疆农业科学院相继启动小麦、玉米、大豆、蔬菜4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形成集成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3个层级,首批由6名首席科学家、5名副首席科学家、62名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领衔指导。按全产业链配置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科研组织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现在种小麦不但有高产品种,还有农技专家下地指导。只要认真种出好粮,收益差不了。”新疆额敏县郊区乡九家户村种植户郭坚峰说。近年来,额敏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积极与新疆农科院额敏小麦育种家基地科研人员合作,选育适合本地成长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采取科学种植管理方法,为农民种高产粮提供了“试验田”。2023年,额敏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亩产超800公斤。

  “近些年,新疆加快推动具备高产潜力的小麦、玉米等重大新品种应用,也是推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耿洪伟说。2023年,新疆一批优选粮食作物品种创出多项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冬小麦千亩连片实收单产782.9公斤,刷新全国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百亩实收单产880.3公斤,创新疆单产最高纪录;玉米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方单产分别创出1545.94公斤、1427.66公斤、1300.67公斤、1117.4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多举措助粮增产

  “有政府农机补贴,换台大马力拖拉机种地更有劲。”在喀什农机农资博览会上,新疆伽师县种粮大户阿力木·图尔荪为种好1000亩地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具。

  为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新疆落实了13.7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优先保障粮食生产机具补贴,涵盖粮食种子加工、播种、田管、收获、烘干等生产全过程。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全部用来补贴小麦生产,将小麦种植补贴额度提高到230元/亩,保障农民种麦收益。同时,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资金2.4亿元,重点向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

  此外,新疆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不断完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提升科学储粮水平。2023年筹集各类资金12.6亿元,新建仓容66.5万吨。新增10万吨自治区级玉米储备,粮食仓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提升。

  2023年,新疆阜康市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02万亩,粮食产量达14.54万吨,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增长41.9%。在此过程中,当地坚持“减灾就是增收”理念,因地因时制定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加快建立灾前防御、灾中抗灾、灾后恢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粮食增产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各级农业专家通过技术引导、水肥调整等措施减少了异常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保障了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耿洪伟认为,今后需要重视气候对粮食作物的重要影响,增强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块粮食作物的综合技术支持能力。目前,科技赋能新疆粮食增产效果正在显现。今后多举措巩固提升增粮成果过程中,需要重视现代产业体系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能力建设,重视重大品种选育团队和平台构建,保障重大项目攻关的持续性,加快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

  “工作地点就在家旁边,不用出远门,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日工资200元,年底还能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获得40%的分红,我很满意。”村民苏美秀和说。(完)

  北京建立数字贸易政策体系,出台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发布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全国首个数字贸易统计测度方法,2017年—2021年全市数字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8.6%,规模增至全市服务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达全国五分之一。

  《意见》指出,学校教练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举止文明;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热爱体育事业,了解相应运动项目的竞赛规程及裁判规则,熟悉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运动生理、心理特点。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严把入口关。

  通过全新的车型布局,秦PLUS DM-i2023冠军版杀入合资燃油车的价格腹地,在A轿市场首次实现“油电同价”,击穿了合资燃油车最后一道防线,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用“燃油车的价格”体验到DM-i超级混动的革命性产品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2月10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10日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2023重庆柑橘进山东系列推介活动当天在泉城济南启动,渝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9个,签约金额7000万元。

  “民意”“民心”“民本”,都属于政治哲学概念,但立脚点和侧重点不同。政治是运用权力去实现政治愿望和政治目标,获得和拥有政治权力本身不是目的,实现政治愿望和目标是目的。照此区分,治理合乎“民意”“民心”是政治期望和目标;“民本”是指庶民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并非政治目的的表达。

张贞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