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开放合作,利于造福人类(望海楼)

来源: 慧聪网
2024-06-28 20:08:30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与此同时,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国际合作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直以来,中国既是科技开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不断扩大全球创新网络“朋友圈”。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各国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

  深度融入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经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深度参与近60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且在这些组织的贡献度、影响力明显提升。此外,中国主动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的议题,牵头发起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启动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持续加大科技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开放创新生态。近年来,中国试点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外籍科学家面向全球挑战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加强与各国政府间、科技界、产业界的交流互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支持各国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开发,共同推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等。

  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推动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坚持自立自强、携手开放合作。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翻阅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绩簿,无论是在基础前沿研究实现的新突破,还是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的新跨越,抑或是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都是中国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最生动写照。

  我们自豪地看到,中国在开放合作中贡献智慧、共享成果。从探寻宇宙奥秘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到力争给人类带来无限清洁能源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再到致力于为全球海洋碳汇提供智慧方案的海洋负排放计划,中国科技工作者在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活跃,与各国科学家携手合作,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如今,中国空间站向全球“航天人”发出邀请、嫦娥六号搭载4个国际载荷奔赴月球、“中国天眼”开放国际合作……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复杂,中国始终敞开胸怀,打开大门,致力于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中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离不 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两年后,黄令仪学成返校,在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并亲自讲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课。她带领一批年轻的教工和学生,风风火火地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中国索道协会秘书长黄鹏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重庆长江索道交通属性现在“已经弱化”,目前更多的是旅游价值。“我们还把它纳入城市交通系统,但目前实际上是一个景点,是把索道作为主体,把站点周边联合起来打造形成的景区,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他说。

  针对印尼准备“撤侨计划”的消息,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陈玉珍表示,她听到不只印尼有“撤侨计划”,其他地区也有人提出,或增派安全人员来台做相关的准备。

  尹锡悦一下子惹恼邻近两个大国的言论,引发韩国舆论哗然一片。《韩国时报》20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尹锡悦将于4月24日至30日对美国进行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相关表态可能是尹锡悦精心策划的“投名状”,希望主动向美国示好,以期获得“利益交换”。

  对中印边境争端,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实力,以及一贯的务实理性态度,对谈判形成了强有力的塑造,推动双方不断朝着大的共识前进。

  高燕文的忏悔录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问题,错误地认为别人给我送钱送物是对我的尊重,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感觉很有成就感, 没有认真反思为什么送我不送别人,为什么在其他岗位时没有人送的问题,现在想来,归根到底还是奔着我手中权力来的。”

王淳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