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呼吁社会更多关爱“小糖人”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2 05:19:59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1型糖尿病儿童俗称“小糖人”。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胰岛素“匮乏”,需每日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君芬教授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糖人”每天的血糖管理都在“走钢丝”:一方面,过多的饮食摄入且未能及时补充胰岛素,若同时伴有感染等,会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血糖飙升,一旦超出胰岛素调节能力,便会引发酮症酸中毒(DKA)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另一方面,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若此时未能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或者胰岛素剂量相对过高,会引起血糖下降,甚至发生低血糖抽搐。

  据了解,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发病年龄越小,死亡风险越大,且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8岁的小满(化名)是位“小糖人”,已有4年多糖龄。小满原本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却在幼儿园入学体检时被打破,尿糖“+++”的结果引起了父母的警惕。几番辗转,最终孩子被确诊罹患“1型糖尿病”。此后,小满终日与血糖仪、胰岛素为伴。据统计,每个1型糖尿病患儿每天需要测量血糖4至8次、注射4针胰岛素,一年下来,至少产生1460个针眼。因此,小糖人们的手臂、小肚子常被扎得布满针眼。

  据悉,对于“小糖人”来说,血糖过低,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大脑损伤等不可逆的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傅君芬教授表示,儿童1型糖尿病的管理目标是维持血糖接近正常状态,以保证身体和心理正常发育。良好的自我疾病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小满的爸爸告诉记者,每天凌晨,他都会在小满身边,关注手机里显示的动态血糖值,出现低血糖提醒时还要复测指尖血,以更精准地了解小满的血糖情况,生怕孩子在睡眠中出 现低血糖,让生命有所“闪失

  傅君芬教授直言,相比健康的青少年,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傅君芬教授呼吁社会给予1型糖尿病患儿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相比普通人,高危人群患病概率更高,高危人群包括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或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的人群等。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1型糖尿病诊疗理念领域也不断迭代更新。傅君芬教授告诉记者,现在,高危人群可通过早筛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即:定期去内分泌科或儿科内分泌专科接受“胰岛自身抗体”筛查,可有效预测1型糖尿病及其进展。对有高危风险的家庭,早筛意义重大。这为1型糖尿病患儿和家长在生理和心理上提供了“黄金干预期”。早筛不仅帮助患儿和家长直面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小满妈妈告诉记者,早筛的确为整个家庭带来一个较长的缓冲期。如果发病是注定的,不如慢慢适应、充分准备。(完)

  “我们在此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积极加入到全球安全倡议中来,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平安的钟声响彻人间!”来自北京的声音,俄乌确实都该思考一番。

  不过,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暴发后,对全球邮轮市场带来致命打击。2020年初,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暴发疫情,随着疫情蔓延,全球邮轮产业遭受到了自美国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冲击,邮轮被迫关停。全球邮轮运营三大巨头之一的嘉年华,仅在2020财年一季度就净亏损了7.81亿美元。

  哈尔斯上市多年,财力雄厚,此前收购了设备厂,有生产智能化机器的能力。“机械臂则是在市场采购,这部分技术现在也很成熟。”吴兴透露,智能化项目目前都是投资两年回收成本。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兰美在《豪华邮轮建造特点初步分析》一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中国要建造豪华邮轮,首先要认真分析豪华邮轮与普通客、货船的本质区别和特点;第二,进一步分析豪华邮轮建造的特点,进而梳理出其关键技术;第三,从根本上转变建造理念,要以“质量”为核心,在设计和制造中,要做到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

  2022年8月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工建造,编号是H1509。“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是向大型邮轮批量化、系列化建造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国产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距离上海市区一小时车程的长兴岛上,标记着“CSSC江南長兴”标志的龙门吊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巨型船坞里,一艘24100TEU集装箱船正在建造。甲板上层建筑的最高处相当于地面22层楼高,站在这里俯视,地面的人显得十分渺小。

倪建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