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发布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3 13:18:34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徐婧)“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22日举办,《北京长城考古(一)》在会上发布。这是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收录了对北京6处长城点段2018年至2022年的考古工作成果。

  长城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北京市域内的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 、昌平、门头沟六个区,全长520.77公里。

  近年来,北京创新性开启了“先考古,后修缮”的长城保护新范式,通过研究明确了长城建筑规制、工程作法与病害等基础信息,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长城保护方案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撑;深入发掘、丰富了长城文化内涵,再现了边疆社会的历史场景,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

  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介绍,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北京长城考古(一)》收录了2018年至2022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长城保护修缮工程而实施的长城考古工作成果,具体包括延庆区岔道城城墙及墩台遗址、南寨坡城址、柳沟城遗址、柳沟西山长城及墩台遗址、大庄科长城遗址,以及昌平区南口城、上关城墩台遗址共计6处长城点段。

  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北京长城考古(一)》进一步阐释了长城的文化价值,展现了长城营建、使用的历史场景,为长城国家公园建设助力。尚珩透露,明年将继续在箭扣长城开展考古工作,为今后长城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中国,长城是公众认知度最高、共鸣声最响亮的文化遗产。”尚珩说,本书中大量、第一手的长城实测图纸,考古发掘前后对比的照片等影像资料,让读者在欣赏充满岁月感、历史感和沧桑感的“原汁原味”长城建筑遗址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长城的“温度”,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完)

  <span style="color: #888888;">“邓超是不是有把柄在俞白眉手上?”</span>

  肉蛋奶、果菜鱼等是重要的民生商品。春节期间是“菜篮子”产品传统消费高峰,当前市场供应是否有保障?后续供应能否跟得上?

  ——专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

  重庆市巫山县的家庭医生团队、村医生,上门对之前重点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并对相对严重的人员做好更加密切观察。巫山县官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燎说:“春节期间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在岗,医院始终保持有急救团队,发热诊室24小时候诊。”

  202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眼下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平时我们这儿可热闹了。”来到位于北西关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站,联络员尹世英笑意盈盈地请记者进门参观。尹世英告诉记者,服务站虽然不大,但平时带孩子来看书的家长、聊天解闷的街坊、相约下棋的老人,都成了服务站的“常客”。

黄惠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