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函一到 紧急分红就来了!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7 03:12:11

6月16日晚,兆丰股份紧急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拟于2024年中期实施现金分红。

未按承诺实施现金分红

收监管函和警示函

兆丰股份《招股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七、股利分配政策”显示:

“公司采取现金、股票或者现金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公司在持续盈利的情况下优先采取现金形式分配利润,每年向股东现金分配股利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

年报显示,兆丰股份2020年至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26亿元、1.65亿元、1.84亿元,未分配利润均为正,除2021年外,其余年度公司未履行上述承诺。

对此,深交所6月16日向兆丰股份下发监管函,称其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进一步增强分红意识,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兆丰股份6月16日晚也公告,公司于6月14日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警示函称,兆丰股份2020年和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和1.65亿元,未分配利润均为正,但未按承诺向股东实施现金分红,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时的承诺。

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兆丰股份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紧急发布中期现金分红方案

兆丰股份6月16日晚公告,公司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其中期利润分配形式为现金分红。后期公司将依据该安排制定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实施。

公告称,公司中期利润分配条件为: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中期利润分配实施后公司现金流仍可以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中期利润分配下限为: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若当期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低于前述金额,则以当期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为下限。

中期利润分配上限为:现金分红总额不超过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

2023年,兆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66%;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0.81亿元。

2024年一季度,兆丰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1.64%;净利润2615万元,同比增长5.21%。

6月14日收盘,兆丰股份股价为37.67元,市值26.7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监管函一到,紧急分红就来了!

  年初六,天津西站派出所民警正在天津西站南进站口查缉,一对夫妻面露急色找到他们:“警察同志,能帮我找找孩子吗?刚才还在我们前面,一溜烟就找不见了。”民警郭景煜一面安抚着二人的情绪,一面通过电台呼叫指挥室民警通过视频监控帮忙寻找,原来小家伙自己跑到售票厅里面去了。和爸爸妈妈团聚后,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和民警道谢。“这次可要跟紧爸爸妈妈呀!再见啦,宝贝。”民警挥手和这家人告别。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今年春节餐饮堂食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线上单品消费保持一定旺盛势头,实现了餐饮的“开门红”。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春节期间,全省出行人数1104.9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节上涨45.1%,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2.1%;旅游收入117.7亿元,同比去年春节上涨105.7%,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0%。其中,省内出行游客769.4万人次、占比69.6%,旅游收入55.5亿元,占比47.2%;接待省外游客335.5万人次,占比30.4%,旅游收入62.2亿元,占比52.8%。

  春节期间,太原市文化旅游市场呈现旅游人次收入增长、省外旅客占比扩大、彩灯冰雪游持续火爆、文博研学游热度升温、文旅消费快速复苏、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等特点。

  本地游、乡村游成为假日市场热点。假日期间,广西各地返乡探亲过春节民众较往年增长明显,以家庭结伴出行为主要形式的探亲游、亲子游、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等成为春节假期旅游大军主力。各地开放式景区持续火热,农家乐、特色瓜果采摘等周边乡村休闲旅游成新潮,乡村休闲度假区车水马龙,游客络绎不绝,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复苏焕发新活力。玉林市大容山、五彩田园等景区汽车营地成为游客自驾游目的地首选。贵港市西山风景名胜区、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北帝山旅游区等景区受到广大游客欢迎。

  我们通常理解的智能建筑,是利用计算机或通信技术为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但其实,“智能”还可以体现在建材和结构上。譬如本文的研究,通过一种可切换的新材料为建筑物降温或升温。不过,这种材料还需要后续一些其他数据来佐证它的实用性,如自身成本是否可控、长期效果是否稳定,以及“电致变色”的安全性。但无疑,它是智能建材领域的一项突破性尝试。

叶秋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