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想没收俄央行资产?沙特暗示:敢没收就抛售欧债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7-10 05:35:50

  来源:华尔街见闻

  据媒体报道,沙特今年早些时候曾私下暗示,如果七国集团(G7)决定没收俄罗斯近3,000亿美元的被冻结资产,沙特有可能会出售部分欧洲债券。两位知情人士说,沙特明确提到了由法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同时,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反对直接没收资产的想法,担心此举会削弱欧元。

  据悉,沙特财政部向一些G7成员国表达了其反对这一支持乌克兰的想法。一位知情人士将此描述为一种隐晦的威胁。

  在5月和6月期间,七国集团曾探索如何处理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资金。尽管美国和英国推动考虑更大胆的选项,包括直接没收资产,但最终G7同意对这些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加以利用,而不是直接没收这些资产。G7同意,向乌克兰提供约500亿美元的贷款,而这些贷款将使用俄罗斯大约2600亿欧元(2800亿美元)被冻结资金所产生的收益偿还,这些资金预计每年将产生30亿至50亿欧元的收益。

  部分欧元区成员国反对直接没收资产,担心这会破坏欧元的稳定。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称,沙特的立场可能影响了这些国家在没收资产 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犹豫。

  不过,沙特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否认:“我们没有提出过这样的威胁。我们与G7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我们继续讨论所有促进全球增长和增强国际金融体系韧性的问题。”一位沙特官员则表示,用这种方式威胁,不是沙特政府的风格,但该国可能向G7成员国概述了任何没收资产行为的最终后果。

  据了解,沙特的欧元和法国债券持有量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但即使出售这些债券,可能也不足以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如此,欧洲官员仍然担心其他国家可能效仿沙特的举动。

  知情人士表示,不清楚沙特此举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没收行为会设立一个可以在未来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先例,还是出于与俄罗斯的友谊。自俄乌冲突以来,沙特和俄罗斯保持了密切关系,并共同领导OPEC+。同时,沙特政府也与乌克兰建立了联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个月还前往沙特会见了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分析认为,无论其动机是什么,沙特的行动突显了其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G7在面对俄罗斯的侵略时难以获得所谓的全球南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而在王储小萨勒曼的领导下,沙特阿拉伯越来越多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外交大国,并表示希望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进行调解。

  不过,也有两位知情人士对沙特威胁的可信度提出质疑,指出在俄罗斯资产被冻结后,沙特并未大规模转移出G7货币。G7成员国还表示,除了美元和欧元外,海湾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靠的选择。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其中央银行拥有4450亿美元的净外汇储备。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也接近1万亿美元。沙特无论是中央银行(SAMA)还是财富基金,都没有按货币或国家分类披露外汇资产。但大部分持有的是美元。根据美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沙特阿拉伯持有13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责任编辑:杨淳端

  对于美方的抹黑和栽赃,毛宁27日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而美国却不断拱火递刀,迄今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就在前几天,美方又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价值20亿美元军援。毛宁表示,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而美国却出台了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的制裁。谁在劝和促谈、推动局势降温,谁在拱火浇油、唯恐天下不乱,一目了然。

  不过,据“德国之声”26日报道,乌克兰军情总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周日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根据我们的信息,俄罗斯目前没有来自中国的武器和弹药。”

  当时地处杭州近郊,配套设施发展并不完善。最初两年,未来科技城一穷二白,只有一条路,一个学校。领导来考察时能够看的东西捉襟见肘,没有项目,只能看沙盘、看安置房改造的人才公寓。

  中航证券宏观报告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大概率放缓,以及近三年的疫情对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可能存在持续影响,5%左右的目标既不保守、也不激进。

  据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发布的《关于自新西兰前往中国旅客疫情防控要求的通知》,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和便利人员往来需要,自2023年3月1日起(当地时间),允许搭乘自新西兰来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替代核酸检测。

  近年来,随着新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些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新疆的棉花、番茄加工、光伏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的铝制品加工、化学制品等亦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环节,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甚至无可取代的供应商。中国制造已深度融入美国经济运行,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美国担心其自身国际霸主地位被动摇,执意“脱钩”,产业链“去中国化”,这不仅会增加美国制造业产业链中断的风险,影响美国经济安全,而且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恶劣影响。

陈逸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