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说|孙晓云:以书法为媒,传承运河千年文脉

来源: 股城网
2024-06-29 17:23:59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大运河展现出勃勃生机。

  6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邀请文博、历史、水利、戏曲、文学等领域的中外嘉宾,讲述他们与运河之间的故事,展现大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运河的崭 新风貌,揭示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密码

  千年大运河,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看来,大运河带来的便利交通,也是书法等文化艺术充分交流发展的重要条件。散落于运河沿线的诸多碑刻、墨迹、墓志、楹联、匾额等文化遗产以“汉文字的魅力”贯穿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运河书法长廊”。“这些书法遗迹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人民的生活,展现了3000年中国书法的魅力。”孙晓云说,如果说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是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迹,围绕运河创作的书法作品则记录了大运河文化带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抒写了流淌在中国人心灵家园回味不尽的文化情怀。

  随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临海的餐饮、旅游从业者也提振了信心。大年初三,获浙江“百县千碗”十佳豆腐之冠的白水洋豆腐入驻紫阳街,浓郁的豆香味瞬间吸引了游客,开业仅半天就卖完了5000份,店铺负责人直呼“很受鼓舞”。

  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晚,重庆纳入统计的全市过夜游客接待人数为124.93万人次,同比增长38.4%,恢复到2019年的90.2%。

  少儿民俗表演《我和爷爷踩高跷》更是将舞台和非遗完美结合。剪纸艺术、胶东花饽饽、海阳秧歌、山东小调等大量非遗内容被搬上春晚舞台,唤醒了人们过年的记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8/3346556610.jpg" alt="" />

  据悉,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临海市13个A级景区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该市旅游业回暖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8日电 据彭博社27日报道,欧盟正赶在对俄石油产品禁运开始前从俄罗斯购买大量柴油,预计这些运油船将于2月5日禁运正式生效前抵达。

冯紫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