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习近平向老游击队员敬一杯米酒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7-09 18:16:30

  中新网7月9日电 题:习近平向老游击队员敬一杯米酒

  “客家的习俗是,贵客来了,就要请一口米酒。我敬你一杯。”

  “应该我敬你老人家一杯。”

  这是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与福建省三明市老游击队员黄炳茂的一段对话。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一度也曾是欠发达山区。

  1999年7月7日,习近平冒着酷暑,坐了近2个小时的车,来到泰宁县岭下村,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调研村里“五通”(通路、通电、通安全卫生饮用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情况。

  黄炳茂时年83岁,习近平问他“身体好不好,有什么爱好”,他说自己爱喝两口酒,并拿出珍藏了两年的米酒要敬习近平。

  “应该我敬你老人家一杯。”习近平站起来接过酒杯。他注意到黄炳茂的灶台上放了一瓶2元多的简装烈性高粱酒,就掏出300元慰问金并嘱咐:“注意健康,要少喝一点,喝好一点。”

  “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调研结束后,习近平专门召开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提出“三个不要忘记”。

  20多年过去,岭下村村民人均支配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2万余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示范村。

  “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习近平曾表示。

  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在浙江,他冒着雨雪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上海,他履职后第一场公开活动是瞻仰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

  从西柏坡到沂蒙老区,从古田到延安,从遵义到井冈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反复强调“不要忘记”,始终牵挂老区的发展。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 忘了老区”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对历史的回望,是为了铭记,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在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习近平动情回忆自己的初心——“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近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强调“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红色基因,一脉传承。这份初心与使命,从未褪色。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司方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据介绍,人才“双向”离岸机制,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内注册、海内外孵化、全球化运营”的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新机制。具体来说,是在重庆市政府支持下,率先在留学人员创业园施行国际离岸公司通用规则,融入国家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优势,授权人才开展离岸研发、离岸服务贸易等经营业务,同时享受海内外双向注册、双向孵化、双向运营等优惠政策,让人才项目既可以走出去转化,又可以引进来转化,使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更加灵活便利。

  张端鸿表示,校级科研机构是依托院系等教学科研组织建立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平台,也有少部分是完全独立于院系的。跟院系内设的科研机构相比,校级科研机构或者其负责人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在学校层面获得审批。校级科研机构以学校层级的名义面向社会各界拓展科研合作。而涌现一批活跃的校级科研机构,有助于高校科研整体活力和实力的提升。“校级科研机构管理比较灵活,有助于形成较强的科研资源吸纳能力。很多校级科研机构具有成长性,有些省部级平台、国家级平台也是从校级科研机构成长起来的。”

  当然,尽管中美关系面临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稳定性将对中美关系形成积极塑造。这种稳定性既包括我们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对美外交原则和政策的确定性,也包括中国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综合实力的发展,并让自身的发展与时代大潮紧密交织。我们当然希望中美关系在2023年实现积极的进展,但就算出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也毫不畏惧。

  与合作了十年的审计机构“分手”,新聘任的审计机构却是前科累累,豆神教育(300010.SZ)这番操作引起了监管注意。近日,深交所向豆神教育下发关注函,要求对拟聘机构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等作出说明。

  行走祖国大地,打拼的青年人忙碌在各个岗位。2022年我国粮食大丰收,这两天,黑龙江军川农场的技术员们就着手为2023年的春耕做准备,配肥料、选种子,推广新技术。

  视觉丨李婷婷

梁雅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