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次记录到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7-09 05:05:53

  中新社西宁5月2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省林草局2日向外公布,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亚洲首次系统性科学记录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据介绍,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区域雀形目小型鸟类迁徙策略,加强对鸟类迁飞通道中涉及的停歇地、繁殖地的保护,2022年开始,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对青海海北州门源县、西宁市大通县境内繁殖的红喉歌鸲与黑喉石䳭的迁徙模式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团队采用光敏定位器、多功能定位器等新型追踪技术对两种鸟类进 行迁徙追踪,对每只被捕捉的个体佩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申领的标准铝环和彩环进行个体标记。其中,多功能定位器的应用在亚洲范围内为首例。

  研究表明,红喉歌鸲秋季迁徙路线呈绕路形式,规避青藏高原,沿中国地理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一条海拔逐渐下降的路线迁徙至泰国西南部越冬;而春季迁徙路线则选择了更短的路线,跨越了云贵高原、西南山地以及青藏高原东侧等区域,其迁徙路线海拔呈过山车式先上升再下降后又上升。

  红喉歌鸲迁徙飞行海拔平均可达2000米,并呈现秋季比春季更高的模式,秋季最高飞行海拔可达5000米。相较之下,青海省繁殖的黑喉石䳭则全年均生活在青藏高原区域,其春、夏季繁殖于青海东北部,秋季9月中下旬向西南方向迁徙,横跨青藏高原,历时20天左右到达青藏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脉南北麓越冬。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两种繁殖鸟类的追踪研究,我们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迁徙适应策略。”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告诉记者,红喉歌鸲采用典型的地理屏障回避式迁徙模式,而黑喉石䳭则采用了极端适应的迁徙模式,全年生活于青藏高原上。

  据悉,新型追踪技术更揭示了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的模式,为亚洲首次系统性的科学记录。该研究为亚洲迁飞区普遍缺乏雀形目迁徙数据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示范。(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58/12850096724960826394.jpg" alt="" />

  半月谈记者随机询问一位就诊的村民吕双双:“药好买吗?”她说:“也不算难买,板蓝根、退烧药都有。”这次来挂号,吕双双是为了买些中药给家里的老人吃,作为病情初愈后调理之用。

  此次视频连线中,“食”又一次成为习近平关心的重点。他通过视频看望慰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留守的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详细询问市场运行、批发价格、食品安全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要丰富节日市场供应,确保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放心、价格稳定,“让人民群众开开心心、安安心心过大年”。

  “福鼎的年味更重,喜庆氛围更浓厚,春节计划到周边走走,也和朋友聚一聚。”陈滢贞说,听说大陆有规划把高铁修到台湾,她和家人都很兴奋,希望有一天带着孩子一起从福鼎坐高铁去台湾。

  看到半月谈记者急于了解药品储备情况,当日既负责挂号缴费,又负责取药的医师孙宏生指着身后的药架说:“发烧、咳嗽、咽痛、抗病毒的药咱都有,现在有一个月的储备量。”

  “我每天接到的旅客寻包求助电话有30多个,1月7日春运开始以来,我共帮助旅客寻回遗失物品52件”高明伟说。

李志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