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玩具“捏碎”烦恼却存在“甲醛超标”隐患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7 10:08:50

  通讯员 拉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解压玩具可能“甲醛超标”

  所谓“捏捏”或“捏捏乐”,是一种慢回弹解压玩具,其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可做成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形状,如面包、水果等食物,猫狗等动物。6月5日,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搜索“捏捏”,都跳出来不少选择。这些“捏捏”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外观逼真可爱。看上去是绵软的材质。有网友表示,拿在手里肆意捏弄,有一种烦恼和压力一捏就碎、尽在掌控的感觉。

  记者搜索发现,这些“捏捏”的销售数量不错。有店方表示“销量过万”“上万粉丝”,好评率在90%以上。

  不过,也有网友在热帖中提醒“捏捏”甲醛超标。在某社交平台,有网友表示,又是长痘,又是结膜炎,心里舒坦了,身体却亮起了红灯。还有“捏捏”卖家表示,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最终选择闭店。

  平台提醒: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

  记者搜索“捏捏”时,某平台跳出一条醒目的提示:“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请避免大量接触与误食”。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报道:一些解压玩具的材质注明为TPR。这种材料为热塑性橡胶,回弹性和耐磨性都不错,但TPR材料的制作须添加增塑剂,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就可能会出现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被相关法规许可的物质。

  有部分个人卖家销售的“捏捏”为纯手工制作,且使用的材料为食品级硅胶,商家也会在店铺主页内说明这些信息。然而,更多卖家只在乎“捏捏”外表是否可爱,并不在意也很难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他们大多是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虽然很多都声称自己使用的是“食品级材料”,但线上流通的不少“捏捏”都是“三无”产品,安全性无法保障。

  省消保委建议:

  解压类产品加强质量监管检测

  江苏省消保委分析,“捏捏”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当下不少消费者关注商品带来的情绪价值,愿意通过消费满足情绪需求。然而,新奇的“捏捏”绝非解压放松的最优选,其实暗藏风险:

  一方面,“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另一方面,现阶段“捏捏”生产及销售渠道混乱,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材料安全性无法保障,且频繁揉捏还会使灰尘、细菌附着玩具表面;部分食品仿真类“捏捏”做工以假乱真,对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而言,存在误食吞咽危险。

  鲁茸锴翥一路见证了37岁的莫德里奇在他最后一届世界杯上拼尽全力的模样,在克罗地亚对阵阿根廷的比赛上,他一直拼抢到81分钟,难以挽回败局,坐在替补席上悲伤掩面。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疫情防控逐步放开后,新冠病毒的家庭自检持续火热。东亚前海证券预测称,抗原检测试剂储备需求加大了试剂需求的稳定性,2021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为1.9亿人,按每周最低2次检测需求计算,则预计由此带来的1年市场空间超过350亿元。

  河南省一位反诈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络赌博属于赌博行为,而非诈骗行为。这类网络赌博的App,不可能从正当程序下载,下载这类App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办案民警称,该团伙拉会员时,类似于传销模式。比如郑某最初在微信中做宣传,吸引朋友通过他下注赌球,接着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发展赌客。郑某与境外的赌博公司结算时,可以拿到10%左右的返点。这意味着,不管赌客输赢,只要在平台投注,代理都会赚钱。在世界杯期间,该团伙一天流水有时就达到上百万元。

  知名足彩专家、公众号“老鬼看盘”负责人余祖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十多年前,菲律宾很多博彩公司的三大核心部门(营销客服、技术、支付)都实现了外包化,“一个老板带两个马仔,可以挂上百个博彩公司名字。基本上这些小作坊,都是遇到大额一点的提现都会跑路的草台班子”。

  今年前三季度GDP前4名省份,均是沿海经济大省,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这4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相当于全国整体的34.5%,加上上海和福建,达到43%。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已经是全国GDP前4省份。广东和江苏是冠亚军,两省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GDP的10.54%和10.19%,在31个省份中,仅有广东和江苏超过10%。

王香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