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在山东青岛正式入列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7-06 16:29:53

  中新网青岛7月5日电(胡耀杰 王禹)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简称北海局“极地”船)入列仪式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举行。该船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

  据介绍,北海局“极地”船于2022年11月开工建造,2024年6月24日建成交付,船长89.95米、型宽17.8米、型深8.2米,设计航速15节,满载排水量达5600吨,定员60人,自持力80天,续航力为14000海里,可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获得PC6极地冰级附加标志,可在1米厚当年冰区中以2节速度破冰航行,冰区航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水平优于中国船级社UN2级声寂标准,极大降低对海洋哺乳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北海局“极地”船搭载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能够同步承担大气、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研究任务。该船还搭载有无人机、无人船和水下自主机器人等三大国产主力科考辅助先进装备,依托中国自主卫星网络系统,具备空、天、海、冰、潜综合一体化的科考能力。

  新入列的北海局“极地”船继承和延用了北海局原万吨级极地考察功勋船“极地”船舷号。原“极地”船自1986年首航至1994年退役,先后 六赴南极,为中国南极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传承和弘扬老一辈极地工作者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北海局将三大国产主力科考辅助先进装备,分别命名为“拼搏”号气垫测量艇、“求实”号水下自主机器人、“创新”号重载燃油无人机。

  入列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杜继鹏和副局长孙利佳分别向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和北海局“极地”船授旗。杜继鹏宣布该船正式加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船舶序列。

  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级船长陆会胜表示,新入列的北海局“极地”船将服务于中国海冰等海洋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冬季可航行于黄海、渤海海域进行冰区海洋环境监测调查,兼顾冰区救助。同时,该船具备夏季极地海域科学考察能力,能够丰富中国冰区科考装备平台体系,是中国极地考察的重要新生力量,也能够助力青岛打造成为大洋、北极科考保障中心。(完)

  近4年时间,在“链主”宁德时代的引领下,动力电池在宜宾聚集成势。以“黑马”之姿在动力电池赛道上狂奔的宜宾,不仅仅有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地方财力等优势,“人的能动性”同样非常关键。

  从结构上说,中美两国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和迥异的国际秩序观,仍在一系列双边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从可预期的未来看,这些问题不会容易得到解决,而更可能以竞争性乃至对抗性的形式呈现和被放大。早在2022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拜登政府就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未来十年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一定位不会因为短期风波而有所动摇。

  但农人们不能停下来。夏收之后,秋作物播种马不停蹄拉开了序幕。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烂场雨”虽然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增加了土壤墒情,对夏播作物趁墒抢时播种非常有利。

  近年来,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政府部门多次提到,应急管理学科要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张勇曾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多次救援行动,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描述,每一次救援都混合复杂的因素,一场地震可能会引发堰塞湖,涉及工程、地质、水文等多因素。这要求应急管理人才要了解现场,同时具备指挥、管理、风险评估等综合能力。2018年前,他们遇到的地方应急管理者多来自不同部委下属的某个专业的人才,对其他领域不了解。张勇期待,未来应急管理大学和其他高校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他们可以对具体领域不精,但不能不懂” 。

  “三星电子、SK海力士松了口气”“韩美正寻求一种长期解解决方案”……美国将允许韩国半导体制造商保持在华业务的消息引发韩媒广泛关注。韩联社13日报道称,韩国半导体业界人士对此表示欢迎。一名韩国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虽然美国尚未宣布具体细节方案,但感觉总体上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值得肯定。另一名韩国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在中国投入启动的存储器生产线若想持续运转,就需要技术升级,而美国若出台允许这种技术升级实现的措施,将大大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

  “人口数量巨大蕴藏了规模势能,形成规模型人口机会,若能通过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不仅能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机遇。同时,人口负增长还可形成资源环境的人口总量压力减小的机会。”原新强调。

陈弘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