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 今夏高温天气为何频现?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20 05:40:57

  6月18日白天,京津冀等地出现35—38摄氏度高温天气,未来三天,京津冀及河南、山东等地多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

  6月18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6月19日白天,新疆沿天山地区、陕西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北京中东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辽宁中西部以及广东中西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36摄氏度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为何频频出现?今年夏天会不会出现破纪录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进行了解析。

  北方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分析,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郑志海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同时,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且预计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 异常。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同时,平均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区域高温过程平均强度也以每10年6.2%的速率增强(相对于1991—2020年平均强度)。

  “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表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第一次地震后受损的建筑物不断在余震中倒塌。目击建筑物倒塌的叙利亚人说,不够结实的建筑物,就算是新建的,也已经倒了。拥有一家制药厂的叙利亚人齐亚德·乌巴里说:“我仍然听到这里和那里的建筑正在倒塌,旧的建筑,甚至新的建筑。”他补充道:“每过一小时我都听到有人说,过去一小时内可能有40栋建筑倒塌了。”

  在限购范围上,今年初,武汉已正式解除对二环外购房新房和二手房的资质限制。根据上述措施,为支持困难行业发展,武汉今年会继续着力“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结合房价和新房库存情况动态调整住房限购范围”。

  在7日上午召开的香河会议上,中足联筹备组向各俱乐部通报了新赛季各项联赛政策方案及准入规程部分细则的调整与补充内容。通报明确,2023赛季俱乐部入籍球员报名、单场球员报名人数、外籍球员报名与上场、单场替补和换人次数政策均与上赛季保持一致。新赛季各级职业联赛引进普通本土球员,也继续不受名额限制。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

  合作区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数据纳入珠海市统计。

  在民生融合方面,“澳门新街坊”项目预计今年建成,届时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我们将大力推动澳门优质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延伸到合作区。”他说。

崔惠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