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LPR维持不变 专家:后续仍存一定下调空间

来源: 网易网
2024-06-20 15:46:56

  每经记者 张寿林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与上期持平。

  LPR报价方式为,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体现出市场化、灵活性等特征。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针对最新LPR报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团队指出,6月MLF操作利率不变,这意味着当月LPR报价的基础保持稳定,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不会发生变化。

  报价行下调报价加点动力不足

  6月17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50%不变。

  在此基础上,王青团队分析,影响LPR报价加点的因素方面,受年初以来信贷投放力度较为温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偏缓等因素影响,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充裕,5月,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值降至2.09%,明显低于2.50%的MLF操作利率;进入6月,截至19日该指标均值为2.04%。

  这意味着近期银行在货币市场的批发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同时,4月以来,又有一批中小银行在下调存款利率,监管部门也在叫停“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现象,表明近期银行各类资金成本都在不同程度下降。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主要受贷款利率较快下行影响。王青团队指出,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4%,较上季度大幅下行0.15个百分点,首次跌破1.6%关口,已较为明显的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

  5月企业贷款和居民房贷平均利率分别为3.71%和3.6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和57个基点,较上年末分别下降4个和33个基点,较3月分别下降2个和5个基点。预计二季度银行净息差还在低位下行。这意味着尽管近期银行各类资金成本下降,但从稳息差角度考虑,报价行缺乏下调报价加点的动力。

  同时,个人住房贷款领域集中出台多项降成本举措,有助于从供需两端稳定地产、提振信心和需求,也使得通过再度调降LPR来呵护地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降。

  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展望未来,王青团队认为,下一步有必要通过下调LPR报价来引导名义贷款利率下行。

  王青团队认为,计入物价因素,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仍会处在偏高水平。除通过提振总需求引导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外,下一步有必要通过下调LPR报价来引导名义贷款利率下行,缓解实际利率偏高对经济持续回升以及楼市实现软着陆的不利影响。

  温彬表示,4月以来,银行端通过叫停“手工补息”、停止发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各地中小银行跟进补降存款利率等,推动负债成本有所下行,减轻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偏高和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同时,为降低融资成本、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存款利率仍需要进一步下调,最快可能在年中至三季度落地,进而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一定下行空间。此外,结合内外因素,政策性降息的实施条件也正逐步积累,窗口有望在三季度开启。

  王青团队据此判断,“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指的是一些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偏高,没有准确反映的因素可能主要是影响加点的“银行资金成本、信贷市场供求、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这意味着在银行资金成本显著下行,信贷市场供求关系向需求方倾斜,以及银行风险偏好上升、信用风险溢价下行的阶段,报价行对其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下调,而给出的LPR报价没有随之下调。

  着眼于完善现有机制,王青团队指出,或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报价行数量扩容,降低单个报价行对于LPR报价的影响力。可以看到,2024年1月,报价行数量从18个上调至20个。二是强化责任追究,对报价利率持续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异常报价,进行实时监督和事后跟踪调查,必要时可据此对报价行名单进行调整。

责任编辑:刘天行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开国大校,北京理工大学离休干部,原北京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0日在河北逝世,享年103岁。

  当时很多企业为应对暴涨的海外抗原需求增加了不少产能,比如今年4月,万孚生物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自2月份起持续增产扩能,两个月内产能已达1000万人份/日。

  同在12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就曾在某论坛上开讲,特别提到“第四针一定要变换疫苗,不能再用灭活疫苗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或者其他COP15的参与方,都是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立场上相向而行,国际社会最终是要靠共识来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牢牢把握住人类社会的优先事项以及最大公约数,将是非曲直原则置于远近亲疏之上,尽可能摆脱狭隘的利益算计,并减少政治对合作的干扰。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动荡模糊了“地球村”愿景的当下,一份关乎全人类福祉,体现多边主义精神的“框架”,其意义又超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本身,鼓舞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证明坚持多边主义是可以办成大事的。

  12月7日,北京市宣布,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此后,这家临时方舱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每天有100多人递交特殊解离申请书,但也有患者迟迟不愿离舱,在舱外,有患者“提前预约都进不来”。

  张聪12月4日就出舱了。回到家后,除了给自己家的宠物狗打疫苗,她开始“非必要不出门”。“现在也不敢乱跑”,张聪说。防控政策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历第一次感染。在家中,尽管过着跟方舱相差无几的生活,但“毕竟是熟悉的环境,自在很多。” 

黄秋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