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1 19:18:26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中国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中新社记者 刘亮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对此作出详细部署。业内分析人士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将助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还将带来多方利好。

  新一轮“以旧换新”早有政策部署。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部署进一步明确。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马劬表示,新一轮“以旧换新”是拉动投资和消费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期,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但家电业普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有助于扩大消费规模,改善投资预期,带动企业长期投资增长。

  促进消费市场以旧换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辅相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万喆说,当前,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在多项技术、产品、人才、管理、品牌上位于世界前列。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升高,本身就有其市场规律。此时提出设备更新,也是在顺应经济发展逻辑。

  “以旧换新”的多点部署

  此次会议对新一轮“以旧换新”作出详细部署。会议提出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在万喆看来,此前的以旧换新更多是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而 这一次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开展,让企业“当主角”的市场化基调,能够让供需对接更有效率。

  会议还在具体领域和环节给予“指引”,如提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等。

  马劬指出,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是以旧换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消费者对以旧换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不坏不换、不方便不换、折旧价格不合理不换的问题。只有畅通回收渠道,解决回收中的难点堵点,解决消费者“送旧”的不便利,才能更好地推动“换新”。

  “以旧换新”的多方利好

  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从消费者角度看,马劬认为,通过以旧换新,为消费者消除超期服役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把绿色、智能、新技术、体验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将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再者,在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下,消费者会得到更多消费实惠。

  从行业角度看,背后的市场潜能值得关注。不少行业研报指出,“以旧换新”将利好家电需求释放。如首创证券研报指出,农村地区空调和油烟机保有量远低于城镇家庭保有量,预计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实施,在提升居民旧家电更新的同时,也将加速农村地区油烟机、空调等品类保有量提升。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计,本次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推动家电企业估值提升。

  安永霞的认真细致,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伙见到她,都会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叫她“阿依仙古丽”(意为:最圣洁的“月亮之花”)。这些年来,村民在安医生这看病,家里有困难没钱付的就记在账本上,至今有好几万块钱的账没收回来,安永霞也没再过问。

  努力激发产业工人队伍的内生动力,激励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佛山积极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张明超表示,近年来,中国利用自贸区为重要平台,探索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但在石油等大宗商品投资自由、贸易便利化等改革创新和制度型探索方面还存在着大宗商品储备缺乏市场运作手段、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仍实施许可证准入制度、大宗商品交易制度未充分接轨国际规则、大宗商品市场配套政策不具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2022年“双11”期间,京东京造的宠物生活销售额同比增长319%。宠物产业链快速发展:从上游的宠物养殖和贩卖,到中游的宠粮、宠物零食、宠物用品,再到下游的宠物医疗、宠物美容,上中下游迎来千亿级蓝海市场新赛点。

  今年四川两会,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在《关于大力发展四川省零碳能源产业的建议》中提出,应打造“光伏+建筑”“光伏+工业”“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信息”等光伏驱动的零碳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能源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桩)建设;大力推广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项目示范与公园城市建设协同发展。

  近日,2023兔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春晚”再度成为人们聚焦的文艺话题。

陈均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