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8 18:35:07

  中新社宜宾6月28日电 题:“ 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作者 王利文

  “通过这个类似‘身份证’的超声标记,我们能追踪长江鲟的行踪,观察它们在野外的种群状态。”27日,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轻轻抱起一条又一条亲手培育的长江鲟亲鱼(用于繁殖的成年鱼),把它们放归长江。

  今年,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约2.8万尾长江鲟鱼苗和100尾长江鲟亲鱼,在四川宜宾江安县被放流。它们背负着复苏种群的重任,重返世代生存的滚滚长江。“亲鱼能提高繁殖成功率,鱼苗能出色地适应自然环境。”周亮解释道,鱼苗和亲鱼共同放流意义深远。

  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长江鲟,是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在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鱼类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与中华鲟不同的是,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及其各大支流中,只在长江内短距离洄游。此前,受多重因素影响,长江鲟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202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野外灭绝。

  扩大增殖放流规模,是恢复水生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措施。多年来,中国多家研究机构聚焦珍稀水生动物保护。而周亮与他已故的父亲周世武,已在这条道路上坚守了30余年。

  1993年,周世武牵头成立了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成为中国最早从事长江珍稀鱼类研究的民间组织,并将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周亮召回。两代“鱼痴”自从接力,开启了保育长江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资源之路。

  在宜宾长宁县的养殖基地中,今年52岁的周亮穿着防水裤,敏捷地爬下水巷,跳入鱼池。他轻抚着一条从身旁悠然游过的百余斤大鱼说:“它是研究所最早的一批鱼苗,年龄与我的工龄相当,已经超过30岁。看见它,总会想起研究所初创时的往事。”

  周亮回忆,当时,购买鱼种和改善养殖环境,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后来全靠母亲在学校教书的工资支撑整个研究所运行。父子二人不得不早出晚归地挖蚯蚓喂养鱼苗。

  通过不懈努力,研究所先后建设了涵盖水库水、冒泉水等不同水质环境的养殖基地。继1998年长江鲟人工繁殖成功后,研究所在2004年规模化人工繁殖实现重大突破,为该物种延续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于2007年进行首次增殖放流。截至目前,研究所已放流长江鲟鱼苗40余万尾、亲鱼400余尾。

  “种群重建和自然资源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亮解释道,放流的长江鲟鱼苗存活率仅约3%,其性成熟至少需要6年时间,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挑战。接下来,周亮计划联合中国其他科研机构,深入分析影响长江鲟野外繁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

  “不久的将来,这些水中精灵一定会在长江中生生不息。”望着那些将沿江一路向东游去的鱼群,周亮满怀信心地说。(完)

  在“青山画卷”景观节点,设计建设团队则秉承“文化传承”理念,在保留工业遗迹的基础上,对“散乱污”企业聚集地进行场地渣土利用换填,引流蓄水改造,打造成了工业遗址园和下沉式矿坑花园。

  中新经纬在现场观察到,荣大科技整体氛围较为安静。3层前台右侧工位上约有4位工作人员,但并无咨询的客户。4层开着门的两个玻璃隔间内的工位上空无一人。5层分布着投行人洽谈项目的包间,但基本门户紧闭。前台人员表示,不允许拍照,也不接受外来人员拜访。她提及,人较少是由于春节后开工不久。

  柯柯牙就像一个绿色“泉眼”,不仅使绿色蔓延流淌到阿克苏的广袤大地上,也流淌到天山南北。

  “在世界经济承压、全球贸易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外贸展现较强韧性,这与中国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目标密不可分。”奥乔亚表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当今世界各领域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吸引和利用外资。相信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提升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供给水平。“以核电汽轮机的转子为例,想实现突破,第一步要先攻克‘材料关’。只有化学成分配比确定,才能开展下一步的生产。”沈国劬说。

  三年疫情对民航业冲击巨大,作为民航机长,弓箭深有体会。航班大幅锐减后,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平均减少了一半,上天飞得机会少了,地面模拟机训练让飞行员们时刻保持飞行“手感”。

李丰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