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品读|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9 04:34:21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天天学习 从奇险峻峭的礁岩到洁白柔软的沙滩,从吸引无数海鸟栖息的滩涂到生机盎然的红树林、珊瑚礁,我国蜿蜒绵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海洋景观缤纷多姿。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是与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一样重要的“蓝色国土”。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生命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中最宝贵、最核心也是最脆弱的存在。习主席将海洋比作生命,揭示了海洋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海洋密不可分的联系。

  海洋孕育生命,也蕴藏无尽宝藏。从古至今,我国开展的农业、渔猎、商贸、交通、文明等一系列活动,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始终重视海洋事业,多次对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作出重要指示。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先后调研了18个沿海县(市、区)。在舟山,他前瞻性地指出 ,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2013年7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系统论述,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部署,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海洋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稳固的资源能源保障和接续空间,也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新时代十年,我国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2023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85%。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布氏鲸、中华白海豚、斑海豹等海洋珍稀濒危物种种群规模稳步扩大。

  海洋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之势。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耕海牧渔、“蓝色粮仓”向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海上风电和海上光电与波浪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相结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兴海成绩斐然。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水深3000米的跨越;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库……

  “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我们在与这片蔚蓝相拥的同时,也在拥抱未来。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李丹 孟利铮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亚洲区会议是国际刑警组织重要的地区会议,成员国的高级警务人员代表在每两年一度的会议中,交流及议决各项打击亚洲地区跨国罪案的重要政策。今年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高级警务人员出席。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总书记这样系统论述。

  普京还提出,应当将发展重点放在国产飞机上,提高俄国产飞机各方面质量,保持竞争力。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疫情导致消费场景受阻,2022年饮料行业并不景气,元气森林等赤藓糖醇消费大户销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也影响了对赤藓糖醇的需求。与此同时,赤藓糖醇生产门槛不高,导致相关企业的“护城河”不深,因此盲目的市场竞争又让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高群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有“警匪”“打黑”“反腐”“刑侦”题材的电视剧,都在“涉案剧”行列。开创出纪实警匪剧形式的陈胜利无奈地说:“其实无论警匪还是反腐,对编剧、导演都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谁都能拍的。”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制定修订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012—2021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单位GDP能耗下降26.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从68.5%降至56%,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罗玮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