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将举办三次会议,听取缩减购债规模的意见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7-09 15:09:48

  汇通财经APP讯——未来几天,日本央行将在关键会议上与市场参与者面对面交谈,旨在评估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宣布的缩减购债规模的现实步伐。日本央行的金融市场部门将举办三场会议,与会代表来自银行、证券公司和为金融机构购买债券的机构。每次会议将持续一个小时,最后一次会议将于周三举行。听证会上提出的任何数字都将受到密切关注,但它们不太可能来自央行。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官员更感兴趣的是听取市场观点,而不是围绕减少债券购买的具体选择展开讨论。

  市场参与者可能也不愿在竞争对手面前与日本央行分享坦率的意见。

  不过,通过召开这些会议,央行可以说是给了市场参与者一个机会,让他们在7月31日公布计划之前评估央行能以多快的速度减少在债券市场的存在。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的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Naomi Muguruma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已经有了一些计划,它希望通过举办会议来 显示一种谨慎行事的立场。”

  长期以来,日本央行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国债池塘里的鲸鱼,因为它在持续十多年的激进量化宽松计划中把其他买家赶出了水。在此期间,日本央行购买了日本一半以上的未偿政府债券,其量化紧缩举措有可能在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董事会在上月的政策会议上决定放缓购债步伐。他表示,他希望谨慎地制定计划,在最终敲定之前,该计划值得听取市场参与者的意见。

  NLI研究所的高级金融研究员Yuuki Fukumoto表示:“这两天将非常关键。”“对日本央行来说,关键是听取并收集信息,有关还能购买多少债券以缓解其担忧。根据彭博社上月底的一项调查,日本央行观察人士预测,央行将开始从当前每月购买6万亿日元减少到约5万亿日元。他们预计将在两年内放缓至3万亿日元。

  在6月14日的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植田表示,消减规模将“相当大”,但拒绝进一步详细说明。日本央行前董事会成员Takahide Kiuchi表示,植田的言论暗示,此次消减幅度将大于预期。

  Kiuchi表示:“在他发表这番言论之前,植田一定已经意识到5万亿日元的数字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了。所以,它甚至可能低至3万亿日元。”

  一些分析师认为,若消减幅度大于市场共识,可能有助于通过具体化日本央行在量化紧缩问题上的激进立场,缓解日元压力。日元本月跌至38年低点,这加剧了人们的观点,即日本央行将希望避免任何进一步的鸽派信号。

  尽管接受调查的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的购买计划最终将降至零,但日本央行前执行董事Atsushi Miyanoya表示,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在2013年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计划之前,日本央行已经每月购买近2万亿日元的债券以稳定市场。

  日本央行在3月份结束了大规模宽松政策,但决定继续购买大致相同数量的债券,以避免在金融市场引发冲击波。

  日本央行持有585万亿日元债券,规模超过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也是债券投资者必须对日本央行下一步举措保持高度警惕的一个关键原因。

责任编辑:郭建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公布的内容,这个“90天冲刺”主要针对6个方面: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破坏全球芬太尼供应链,防止“中国滥用美国合法旅行系统骚扰持不同政见者”,防范“中国的恶意经济影响”,“促进北极和印太地区的安全、安保和经济繁荣”,“与各级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构成的威胁信息”。

  彭新林说,一是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尤其是严格落实该制度。如果瞒报,这属于违纪行为,需要严肃处理。二是严查权力与资本勾连,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三是要警钟长鸣,搞好抓好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3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受访企业表示,如果中国的市场准入与美国持平,他们将会考虑增加投资。其中,约29%的受访企业表示如果中国扩大市场准入,将增加至少20% 的投资。超过七成的技术和研发行业企业愿意增加至少11%的投资。

  荒漠化治理方面,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标杆。然而,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对荒漠化治理到底多大程度上减缓了沙尘暴污染,需要更谨慎的分析。

  与外企高管“访华潮”同样火热的,还有中国首次举办的“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有外媒形象比喻,“中国正铺开红地毯吸引外国高管”。

  举例来说,韩国主流媒体大约从2002年初开始大量报道中国沙尘暴、雾霾等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甚至韩国中小学教材中也有“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内容。在韩国,一些有识之士反驳这一言论反而会遭到媒体的尖锐批评。除环境问题外,经常被炒作的还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很多进口自中国,但一项民调显示,50%以上的韩国人不信任中国农产品的安全性或品质。有相对客观的韩媒澄清说,从中国进口的泡菜很多都是韩国知名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并返销韩国的,炒作中国产泡菜“质量问题”无疑让这些韩企非常尴尬。

郭珊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