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从丝绸之路走来,中阿这样缔造“南南合作”典范

来源: 澎湃网
2024-06-02 05:02:20

  中新网6月1日电(陈彩霞)5月28日至6月1日,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阿关系为何越走越近?作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典范,中阿合作可能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林丰民就此接受中新网采访,并进行深入解读。

  “南南合作成功典范”

  谈到此次阿拉伯四国元首同期访华,林丰民表示,这次来访的国家都具有代表性,埃及、突尼斯是北非阿拉伯大国,阿联酋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巴林则代表西亚海湾国家。四国来华拓展多边合作对“推动中阿合作意义重大”。

  林丰民还说,此访还表明四国认同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阿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看好中国未来发展”。

  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200多个大型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

  林丰民尤其指出,中阿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而且未来双方仍有很多能深化合作的领域。

  其一,能源合作。当前,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各方形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能全产业链合作,未来中阿在可持续清洁能源方面,特别是电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方面可加强合作。

  其二,技术合作。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和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技术,对阿拉伯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其三,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阿拉伯国家需要发射卫星增强通讯能力,而中国在这方面技术稳定,多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中国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中阿合作质量。

  其四,新兴互联网产业合作。比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加。

  “人文交流是一扇门”

  从古丝绸之路一路走来,中阿人文交流不断,历久弥新。中国武术、杂技表演等中华传统文化,广受阿拉伯年轻人喜爱。 林丰民表示,“人文交流是通往各领域交流的一扇门。”

  他还指出,旅游方面的合作最容易推进中阿关系的发展。埃及、阿联酋等国对中国开放落地签,可以吸引更多中国人去参观埃及金字塔博物馆、卢克索神庙、帝王谷和王后谷等景点,感受中东古老文明的魅力。

  “我看好未来中阿之间的旅游合作。”林丰民指出,中国未来可能会对更多阿拉伯国家开放旅游免签,以吸引更多阿拉伯游客来华参观游玩。

  谈及巴勒斯坦问题,林丰民则表示,中国一向支持的“两国方案”,符合中东地区的发展期待。他称,中国除了在国际社会协同多国支持巴以尽快恢复和谈,还努力促进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

  除了政府层面上,林丰民表示,他曾参与组织过中巴以三方关系学术研讨会,把各国学者和外交人员聚集在一起,商讨三边关系及中国在推动实现巴以和平中所起的作用。“这说明,中国民间也有意愿来为促谈劝和贡献力量,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贡献智慧。”他总结道。(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月8日发布消息说,依托该院建设的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当天线下线上结合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

  位于广东深圳的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占地总面积1270平方米,其中潮汐模拟池还原了50年前深圳湾天然潮汐的景象,一幅巨型油画——滨海湿地剖面图将栖息在滨海湿地的生物分层次呈现,展示了红树林湿地、深圳湾的变迁过程。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充分高质量就业,营造浓厚重才爱才敬才的社会氛围,日前,西安市人社局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举办首届“人才年货节”活动。据了解,本次“人才年货节”设置了新春年货、传统文化、人才招聘、乡村振兴、品质生活五大专区。人才招聘专区则遴选了多家上市企业、央企国企、重点企业进行现场“送岗”,同时通过网络招聘、直播招聘等形式同步开设线上专区,参会企业86家,释放岗位4262个,吸引入场求职者1223人,促成求职面试791人次。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50%。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认为,增加收入首先要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

  宋少丹介绍,希望主办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郑州城市品牌塑造,全方位展示好城市形象,不断增强郑州城市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长沙2月8日电 (记者 邓霞)温泉旅游已成为“中国温泉之乡”湖南郴州汝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记者8日从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季活动新闻发布会获悉,近三年内到汝城温泉旅游人次超过4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亿元。

林皇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