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麻糖村”打响新名号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9 00:25:54

  中新社呼和浩特2月1日电 题:“麻糖村”打响新名号

  中新社记者 张玮

  2月1日是中国北方小年的前一天,赵玉成、赵利平父子俩正在“最后的忙碌”。他们所在的黑城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是中国著名的“麻糖村”,起源于明代的麻糖制作工艺已在这里流传了数百年。

  其实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自清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二十三,皇帝都会在坤宁宫祭神祭天,后为节省开支,便将本在腊月二十四的祭祀灶王爷改为腊月二十三同日进行,也引得清朝贵族王侯纷纷效仿,将腊月二十三作为小年。久而久之,离政治中心较近的中国北方地区小年逐渐演变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则更多依古制,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小年是灶神爷向玉帝汇报工作的日子,把麻糖献供给灶王爷,让他多多美言,期盼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托克托县民众戴云鲜一边准备供品,一边给4岁的女儿讲着麻糖祭灶的传说。

  地处东山脚下的黑城,是明代古城镇虏卫遗址所在地。百年来,这块肥沃的土地盛产黍子、莜麦、谷子、马铃薯等农作物,给麻糖提供了充足的制作原料。

  据赵玉成介绍,黑城人做麻糖只用黄米和麦芽两种原料,这样做出的糖才甜、酥、脆,粘嘴不粘牙,原汁原味。

  年近七旬的赵玉成已是“麻三代”。每年11月份开始,当地就进入麻糖制作的忙冬时节。麻糖做工讲究,程序复杂,温度要求高,需从泡米、蒸米、搅拌,到发酵、熬糖、拉糖,经近10道工序才能完成。

  泡米需要8至10小时,然后将前一晚泡好的米上锅蒸40分钟左右,再将提前泡好的麦芽和黄米混合搅拌、充分接触,以便发酵。“搅拌好的黄米要放在用泥裹着的发酵缸里发酵4小时左右,才能流出糖水。”发酵缸旁边两口直径2米的锅里,发酵出来的糖水正冒着泡,屋子里热气蒸腾。赵玉成不断翻看着糖水颜色的变化,生怕错过出锅的最佳时间。

  大约2小时后,糖水被熬制成棕红色的糖糕,当地人称之为“红心”,“红心”要放在大锅里冷却七八个小时,才能进入拉糖环节。

  “现在可以用机器拉糖,但父亲坚持让我学会手工拉,他说手工拉出来的糖口感更好。”赵利平将冷却好的“红心”端进屋内,他说,拉糖是技术与体力的一次“梦幻联动”,“需要力量,但不能使大劲儿,要不然糖糕不是散了就是断了”。

  20多斤的糖糕翻腾在赵玉成父子俩的一揽一甩之间,反复三四十次后,糖色由棕红变成金黄再到乳白,最终丝滑无比。

  赵玉成将拉好的糖团放在砧板上,在 老伴儿的配合下,进行分剂、分隔、冷却、装箱。“像这样的手工操作,每天能生产170斤左右的麻糖,订单最多时,我们就要临时雇工,十几个工人同时生产才能保障按时按质供应。”赵利平的妻子冯亚楠告诉记者。

  据黑城村党支部书记白玉林介绍,曾经的“黑城麻糖”因手工作坊生产、季节性强,一年只产3个月,更没形成产业链。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十多户村民成立了“黑城麻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商标,销售对象从周边地区扩展到全国多地。

  “有了自己的商标,合作社从最初的年销售额20万元人民币左右,到2019年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黑城麻糖”手工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明在告诉记者,他的徒弟中已有不少人都创业开了糖房,很多糖户通过现场直播做糖的过程,更打响了“黑城麻糖”的名号。

  去年底,冯亚楠注册的糖业公司顺利拿到营业执照,办公区、生产车间、冷却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如果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还能带动当地不少农户再就业”。冯亚楠规划起新年的生意,“可以做一些便于携带的团糖、粘牙糖、印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棒棒糖,端午节吃粽子沾的糖稀……”她说,2024年要推出文创美食,填补麻糖生产淡季的销售空白。(完)

  请与上述风险点位有时空交集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0家样本房企中,前三季度净亏损的房企有14家,既有国央企背景的南国置业、世茂股份、首开股份等,也有如蓝光发展、泰禾集团、阳光城、华夏幸福等出险房企。其中,归母净利润亏损最多的为蓝光发展,前三季度亏损116.73亿元。

  卡塔尔央行在其网站上发文说,新推出的特别版纪念钞设计反映卡塔尔的文化遗产和足球运动发展史,以纪念本国和中东地区首次举办足球世界杯。

  新京报讯 据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消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时34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请风险区内的居民朋友严格落实防控要求,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通告自2022年11月9日起实施,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9例,本土病例400例(广东79例,内蒙古77例,湖南64例,福建41例,北京23例,江苏21例,陕西19例,山西15例,重庆13例,四川8例,浙江7例,云南7例,青海5例,新疆4例,天津3例,河南3例,甘肃3例,黑龙江2例,宁夏2例,辽宁1例,上海1例,山东1例,西藏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122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6例。

卫启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