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绒+T台 黄河源头时装秀演绎十四载“沪果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9 13:15:18

  中新网西宁6月29日电 题:牦牛绒+T台 黄河源头时装秀演绎十四载“沪果情”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以天地为幕 ,以雪山湖泊为景,以天然草地为T台,用青稞秆制作秀场的草垛矮凳,身着特色牦牛绒服饰走秀……

  28日,黄河之源·果洛牦牛绒时装秀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约4200米的冬格措纳湖畔举行。

  模特尕旦桑姆今年25岁,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从小有着模特梦。“今天能在家乡演绎果洛的原色之美,真是意想不到。”尕旦桑姆说,“穿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牦牛绒服饰,所承载的不仅是牧民的幸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这场位于“千山围成的湖”冬格措那湖的时装秀,还要从上海市和青海省果洛州的结缘说起。

  今年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援青干部在果洛接续奋斗的第14年。上海援青干部在调研中发现,果洛牛羊绒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人富集,且有着浓厚的编织技艺氛围。如果能把牦牛绒产品开发出来,当地牧民将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牦牛绒产业链,将果洛州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会反哺和赋能果洛的发展。

  2023年10月,在上海援青干部的对接下,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果洛牦牛数量众多,但长期以来牦牛绒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实后,公司负责人郭秀玲带领团队首次深入果洛。

  在郭秀玲看来,如果通过技术改良和培训,牦牛绒被当地牧民按高标准细心筛选,再经过加工,将成为引领时尚的艺术品,牦牛绒的附加值将大大提升。

  2024年5月,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和玛沁县的牦牛绒工匠,分批被选派到上海参观学习,从组装、穿经、绕线再到氆氇纺织机器开始,开启牦牛绒创新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6月28日,冬格措那湖畔的牦牛绒时装秀终于揭开大幕。

  为了让更多果洛产品走进上海等地市场,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发改委副主任周伟介绍,2022年7月,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团队入青的第一时间,援青干部联络组就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赓续援青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实践活动,安排五个方面、十项举措,保证各项援建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2023年6月,“聚优品·惠万家”上海援青“五五购物节”沪果优品系列活动首次进入上海“五五购物节”。活动中,首发《上海援青“沪果优品”流通销售标准指南》,首发上海援青“沪果优品”品牌集合等。

  2024年6月,上海援青消费帮扶系列活动暨2024沪果优品推荐会再次亮相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消费帮扶联盟针对果洛企业主体,从培育市场化理念、提升商品化和供应链水平、改善包装设计,到辅导品牌策略、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全流程做好果洛商品市场化的辅导。

  另外,今年5月18日,被誉为“主板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成功落户青海省果洛州。

  上海援青干部,玛沁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黄捷介绍,这个项目是上海对口援青的一次尝试,通过引入上海成熟的龙头企业,以村集体加盟的方式,构建“企业+村集体+脱贫户”的模式,从而增加民众收入,实现联农带农初衷。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位于玛多县。上海援青干部,玛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王启洋介绍,2023年,玛多县完成了全县旅游规划方案编制,探索开展玛多全域生态体验工作,“希望三年援青,能把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打好,当地农牧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展指日可待”。

  2024年6月7日至10日,借助青海省前往上海开展专题文旅推介的时机,在上海地铁2号线、10号线、南京东路地铁站、陆家嘴地铁站等相关空间,开展了果洛、玛多文旅宣传推介。

  6月19日,2024年首驾上海援青旅游包机抵达果洛,60多名游客来到高原,体验不一样的风情。(完)

  梅西本场比赛状态不错,据ESPN统计,梅西此役射门2次打进1球,制造3次犯规,传球54次,其中45次成功。

  多家餐饮店铺年夜饭预订火爆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表示,稳增长需要汇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力量。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发挥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企业谋划推出一批强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截至昨天(1月1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春运旅客1845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7%。(央视网)

  除了上影集团的全力支持,《中国奇谭》的成功也离不开对“中国动画学派”精神的传承。《中国奇谭》根植于民族文化,是对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深度发掘、创作。以创立“中国动画学派”闻名业界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造了水墨、剪纸、木偶、折纸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形式。《中国奇谭》是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形式展现一个个极具“中国元素”和审美魅力的故事,其熟悉的中式美学,唤起了几代人对于“美术片”的美好记忆,也唤起了年轻人对传统经典与文化积淀的自豪感。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刘丹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平板电脑,点开线上自习室App,以学习为由与同学、朋友聊天,交流自己的自习室经营心得。

刘育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