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运河研究所:在一件展品上看遍唐宋元明清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7 22:25:03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有一面墙收录了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开封汴河考古剖面。考古学家在这面墙上 做了很多“标注”,基于考古现场的汴河剖面,利用“地层学”的表述方式,使用白线绳合理区分出汴河剖面的各层位堆积,再结合各层位堆积内包含的文物特征对应归入形成的朝代。汴河是大运河非常重要的一段,开凿于隋代,繁荣于唐代,到了元代,因为当时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汴河风光不再,到了明代可以看出堆积物日渐趋平且最深。因为明末黄河泛滥,汴河逐渐堆满淤泥,越变越窄,汴河千年变迁的时间密码被收录在了这面墙上。

  目前,“冰立方”的冰上运动中心也在开放,加上冰水转换后的游泳水道,市民可在此一站式打卡冰水运动。

  此行激发了尚珩对长城的浓厚兴趣,他开始搜罗书本和报纸上关于长城的各种信息。1999年国庆节,在家人陪同下,15岁的尚珩第一次徒步走“野长城”,每天从天亮走到日落,晚上在村里借宿。从古北口走到金山岭,再走到司马台,整整走了3天。“有时走一天都见不到一个人,虽然很累,但沿途看到历经沧桑的长城呈现的古朴、自然之美,十分震撼。”尚珩感慨。

  上文提到赵之谦总结“聚散”原则,其印亦践行之,对于不同的白文印,赵之谦通过篆法的变动,造成强烈的聚散关系。“赵之谦”印(图7)中“赵”字独列,右下留红,“之”左右两笔上移,造成印面左上角留红;“汉学居”印(图8)中“汉学”二字笔画繁多,却聚在一起,“居”笔画少却独占一排,字形拉长,真是疏者愈疏,密者愈密。两印的章法,疏处通透空灵,密处茂实浑厚,可以看出赵之谦超凡的艺术才情。

  今年春运是程雅婷在慢火车上工作的第23个年头,助农带货已有十多年。最初,她只是在值乘过程中通过聊天和细心观察,了解沿途老乡和各地旅客需求,然后帮忙及时对接购销信息,介绍购货渠道。

  在陈梦家开始整理流失青铜器的民国年间,中国现代考古学刚刚起步,最著名考古发现中,便包括殷墟十五次发掘中出土的数百件青铜器。1939年,司母戊鼎(亦称“后母戊鼎”)在河南安阳被农民意外挖出,这只高1.33米、重达832.84公斤的青铜鼎,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至今未被超越。如今,它安稳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地下的古代中国陈列厅,被视为国之重器。

面对伤病缠身

赖儒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