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来源: 半月谈
2024-06-30 23:57:42

  (近观中国)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郭超凯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国际 关系的重要准则从历史中走来,行至当下更显深意。

  时光流转,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多年来,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十周年节点,中国都会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五项原则也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

  在今次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回顾历史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有评论称,这一历史定位道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70年岁月洗礼,历经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却始终被国际社会认同和接受的深层次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世界而言,70年历史充分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环顾当今世界,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延宕不止,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拼凑地缘政治“小圈子”,企图挑起阵营对立,地区和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不断加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能否经受住考验,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时的一道现实问题。对此,习近平在今次纪念大会上明确表示,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从国际局势看,当前出现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背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有效遵守,进而导致地区国家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得越好,支持力度越大,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

  许利平进一步指出,面对地区冲突与动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精神更加展现出其深刻的时代价值,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外界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久弥新,还在于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言,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思想理念一脉相承。”崔洪建认为,这既反映出中国对外政策紧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体现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主动因时因势提出解决方案的努力实践。

  张维为表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背后也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源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对当前的国际社会仍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再度高规格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清晰可见。正如习近平所言,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完)

  眼下正值寒冬,在塔里木河流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段南岸的一处湿地中,数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在未封冻的水面上或自在游弋,或追逐戏水,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构成美丽的“天鹅湖”景观。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流域内形成了上百个湿地,这些湿地成为众多鸟类栖息和各种候鸟迁徙中转、繁殖的重要区域。

  日前,<strong>《每日时报》</strong>还曾发布另一篇题为《中国—2023》的评论文章,认为新的一年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在区域与国际政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文章指出,过去十年中,习近平主席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观点,表现卓越。自2013年以来,他展现出雄心壮志,希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梦想,“2023年,习近平主席将进一步推动构筑‘中国梦’”。

  在新的报告中,“近邻升温”被认为是未来一年的重要生活趋势。数据显示,与“近邻升温”相关的笔记发布数量同比上涨213%。过去一年里,人们经常能感受到社区邻里之间的温暖互助,共同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困难;同时,社区面包店、社区咖啡店等社区小店也在蓬勃兴起,它们不仅方便了社区生活,也成为人与人之间日常交流的“微型第三空间”,在我们的生活里发挥越来越大的连接作用。

  我国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则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那么大寒小寒谁更寒?王伟跃表示,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小寒都比大寒要冷。

  当年,该市启动改革,33家机关单位陆续腾出空置办公楼,在周边社区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活动空间提档升级。改造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超2000平方米。

  宜昌是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三峡门户”和“世界水电之都”。近年来,宜昌推动传统化工转向精细磷化工、绿色化工,基本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精细化工产业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储能新材料持续跃升。

陆又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