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最末端港口迎来2024年明水期首批入境货物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8 08:34:48

  中新网佳木斯6月26日电(缪海月 王东旭 记者 姜辉)25日,松花江最末端港口黑龙江省同江口岸西港水运码头迎来2024年明水期首批入境货物。本批货物为总价值400万元的俄罗斯进口板材。板材通过水运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港抵达同江口岸西港,板材落地后,将运往同江市木材加工区,用于制作家具等产品。

  同江口岸西港水运码头位于同江市横江口松花江东岸,为松花江最末端港口,是船舶进出黑龙江、松花江必经之地,上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下行沿黑龙江可到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抵达朝、韩、日等东北亚国家和我国沿海港口,是构建江海联运大平台的关键一环。

  同江海关物流监控一科副科长魏振坤表示,为保障西港水运口岸今年明水期首批进境货物顺利通关,同江海关第一时间对接代理企业,掌握运输工具及货物信息,为首次进境运输工具进行备案,指导运输工具及货物申报;按照运输工具系统指令,开展登临检查工作,继续推行“两步申报+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应用,畅通口岸物流通道,持续压缩通关时间,全力推动同江市外贸高质量发展。

  同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民警祖邈表示,“外籍船舶实施提前预申报,抽调经验丰富的民警详细了解船舶航行轨迹、载运货物种类等情况,并积极与海关、海事等联检单位沟通协作,按照勤务流程对船舶实施边防检查,确保船舶安全、高效、快速通关。”

  据佳木斯同江海事处副处长梁洪千介绍,这是同江口岸西港水运码头今年明水期对俄货运通关之后首次入境的俄罗斯货轮。同江海事处对俄籍船舶进行联合登临查验,同时,对俄籍船舶的锚泊、悬挂国旗、货物装载、灯光信号显示设备及周围水域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的检查,确保船舶作业、停 泊安全。(完)

  科技兴农的落脚点是强农惠农。在永丰县蹲点采访时,记者遇到在蔬菜大棚打工的村民曾运英,她主动跟蔬菜中心农技人员学习,成为大棚技术管理员,每月工资5000多元,同时带动20多人一起学习种植技术。不仅如此,当地一批80后、90后职业菜农,已能独立经营上百亩蔬菜基地,成为产业发展新生力量。菜农知识与眼界的提升,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机。不断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成就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恢复正气注意循序渐进

  各地要公布违规培训监督举报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发挥好社会监督员等监督力量作用,不断拓展问题线索来源。

  肆月河豚董事长杨紫苏表示,餐饮企业的用人成本近年来可谓水涨船高。尤其是疫情以来,招聘成本增加了1000元左右。2017年时,服务人员的最低工资大概在3000元左右,如今已经涨到了5000元左右,但大多从业经验较少,再加上社保和住宿等,人均成本在8000元左右。以肆月河豚为例,目前人力成本已经占到了25%左右。

  “老米,你们是区里的示范村,可要把抓发展的本领拿出来。”当纪怀雄告知米登瑞镇里尝试搞联合党支部,要让讨讨滩村“传帮带”时,米登瑞直摇头。一向沉默寡言的三场村党支部书记苏永生道出了米登瑞的顾虑:“我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村人更不了解。再说,他们说的,我们村村民也不一定认可。”

  带动农户促发展

韩晓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