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巧用导管和导丝“开山辟路”成功为“腿梗”老人“保肢”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23 09:54:54

  中新网上海6月21日电(陈静 王根华)84岁突发“腿梗”的老人面临截肢。记者21日获悉,上海专家用一根细小的导管和导丝“开山辟路”,为老人成功打通近60厘米长、坚硬的堵塞血管,为老人成功保腿。

  下肢动脉闭塞,俗称“腿梗”。患者阿巴吉(化名)老先生有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平时血糖控制较差,渐渐出现了左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的症状。近几年,老人行走一小段路左小腿就开始出现疼痛,需要停下来稍作休息才能继续行走。一个月前,阿巴吉不小心受了点皮外伤,左脚第二足趾破溃。老人的麻木和疼痛逐渐加重,皮肤冰冷、足趾发黑坏死,夜间疼痛到无法入睡,甚至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老先生下肢动脉闭塞,由于病情严重,综合评估后建议小腿截肢。此后,老人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但得到的治疗意见基本一致。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曲乐丰教授通过检查发现,老人全身血管条件差,左腿的动脉全程多发狭窄钙化,有一段约60厘米的长段闭塞,膝下血管几乎不显影,足背动脉完全触及不到搏动。曲乐丰表示,老人的左脚第二足趾皮肤已经发黑且溃疡,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不仅面临截肢风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手术中,曲乐丰教授发现老先生大部分动脉有硬化斑块且管腔狭窄闭塞,如果强行“硬穿”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向前推送导丝,但闭塞段血管钙化坚硬很难通过。在一个多小时手术中,专家们硬生生趟出了一条“通路”。

  在曲乐丰教授指导下,金杰医生反复配合使用不同性能的导丝,不断调整支撑力度,最终找到“突破口”,巧妙引导导丝通过闭塞血管全段,再沿导丝送入球囊,逐级扩张闭塞血管,最终闭塞伴钙化的血管全部开通,严重狭窄全部消除,新鲜的血液直接输送至脚部。摸着远端足背动脉强劲的跳动,医生十分欣慰:老人的腿,保住了!

  在采访中,曲乐丰教授介绍,下 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许多患者会以“腰腿痛”对待,因而耽误了

  滚动鼠标,变动的黑白影像呈现出肺部的不同截面,几个医生凑在显示屏前看了看:肺炎,双下肺磨玻璃影,又一个。凌晨3点交班时,抢救室的患者有69个,近90%为肺炎,基本为新冠阳性。

  <strong>新格局呼唤新作为: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活力</strong>

  此外,近些年,塔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居住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农牧民不少从沟壑纵横的山谷里搬迁出来,为野生动物“腾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呈现出“人退物进”的局面,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帕米尔盘羊、雪豹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甚至首次发现了大群帕米尔野驴。

  在徐峰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下游乳企销售情况不佳有关,2022年国内乳制品消费不断放缓,压力也传导到上游原奶行业,目前已经有大乳企开始限量收奶。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对我国发展面临形势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继续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布洛芬:不良反应少,治疗儿童高热有效、持续时间长。最小适用年龄为6个月,6个月以下用药时应遵医嘱。间隔6小时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李钰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