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说|渔民上岸变身艺术团团长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9 17:24:02

  今年57岁的沈召明,祖孙四代都在运河上以捕鱼而生,他也曾撑船摇橹30多年。

  在上岸前的生活中,沈召明和大多数渔民一样以船为家,常年漂泊在大运河上。不一样的是,沈召明因为从小就爱唱歌、吹笛子,他逐渐聚拢了一帮能喊几嗓子号子的渔民,教他们唱红歌、编谱子。说起这个爱好的由来,其实和大运河也有分不开的联系。

  “千年运河百道弯,黄金分割在窑湾。”沈召明所在的窑湾镇,地处京杭大 运河与江苏骆马湖交汇处,因水位落差较大,不宜夜行,船只在此停泊补给。南来北往的船工渔民聚在一起,免不了唱几段拿手的家乡戏曲打发时间。在一来二去的熏陶下,沈召明渐渐成了镇上小有名气的戏迷

  “骆马湖的夜里,我们凑在一条大船上演奏,听到琴声,很多渔民从老远划着小木船来听,有时一聚就有上百条船。”回想起当年渔火点点、琴声悠扬的日子,沈召明仍然十分感慨。

  随着越多越多的人加入,乐器也越来越齐全,乐队就慢慢“齐活”了。而乐队真正走上“正规军”的道路,则从2015年三桥村渔民退捕开始。

  退捕上岸,以后靠什么谋生?当时正好赶上窑湾古镇保护开发,得知沈召明平常喜欢唱上两段,有人建议他组建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去景区进行民俗表演。

  同年8月,三桥村退捕渔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沈召明率先签约上岸,搬进了渔民安置小区。在他的牵头下,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也组建起来。沈召明说,做梦都想不到,在河上漂了几十年的渔民,有一天能跳出四面环水的渔船,上岸开始幸福生活。

  如今,这个唱南腔北调、讲漕运故事、演渔家民俗的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用亲身经历演绎着运河水乡的古韵新貌,创作出了100多个原创剧本。沈召明负责吹笛子,团队里还有快板、打鼓、扬琴、说唱等形式,演员们边走边演,将古街景点巧妙串联,带着游客沉浸其中的互动演出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阿根廷社会学家马塞洛·罗德里格斯认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期待今后中拉能通过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多边平台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增益共同福祉。

  今年春节长假前期(22日至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较强降温和大风天气,气温普遍下降6~10℃,内蒙古西部、山西中北部、山东中东部、辽宁东部、吉林东部及江淮、江南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14℃;吉林东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山东威海文登局地出现暴雪。

  让张伯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辆五轴大货车撞到护栏,车头卡进桩基,车上30多吨货物出现倾斜迹象。高速交警和施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认为需要采取先驳货再用吊机吊出车头的施救方案。可张伯洋仔细查看现场情况后,认为采取拖车牵引直接拽拉出事故车更节省施救时间。在征得现场交警同意后,张伯洋立即着手施救指挥,仅用15分钟就将事故车拖离,为车道开通赢得了时间。

  <strong>基建项目惠及当地民生</strong>

  疫情三年间,中国经济增速实现年均4.5%的增长,2022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20万亿元人民币。对此,86.8%的全球受访者充分肯定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一比例在亚非和拉美国家受访者中高达91.7%。另有74.7%的西方国家受访者也对中国的成绩表示肯定。

  正月里的云南丽江黑龙潭公园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民众沉浸在新春佳节欢乐祥和的氛围里。景区门口、游山步道、景区林边,消防员们忙碌的橙色身影点缀了黑龙潭公园别样的风景。

陈淑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