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支教”竟包含四天观光!是生意还是公益?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23 12:19:56

  支教是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正规的支教流程需要申请者经过申请、材料审核、面试、培训等多个流程。

  而眼下,网络上出现大量广告声称,付上一定的费用,到乡村待几天,与孩子们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拿到所谓的“支教公益证书”,把“支教”做成了生意。

  七天“支教”团安排四天观光

  支教活动变成旅行团

  小周大学毕业后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去支教,不久前她上网搜寻,发现网络平台上有不少支教招募信息,她选择了其中一个互动量较多的帖子进行了咨询。

  填写了对方提供的相关问卷后,小周收到了信息审核通过的回复。起初,得知审核通过的小周还有点兴奋,可接下来的沟通让她对这个支教项目产生了怀疑。

  记者在小周提供的项目行程中看到,一共七天的行程,前四天都是旅游体验,最后两三天标注了上午支教、下午备课。而这个以支教为名的项目收费3590元,招募机构特别注明:“参加项目可获得具有含金量的志愿服务证书,可用于申请国外高校的入学机会。”

  小周翻看该项目所在的公众号文章后发现,里面提到的学员都是高中毕业生或大学生,他们来参加此项目的原因是想让自己的履历更丰富一些,便于申请国外的学校。“我当时觉得这个行为变味了,因为它不再是纯粹的公益。公益和利益划等号,孩子和生意绑在一起。”

  小周向该机构联系人表达如此“支教”变了味时,却被对方微信拉黑。

  记者根据小周提供的线索调查发现,目前以“支教”为名的研学、夏令营广告大量出现在网络平台。

  记者在某网络平台上搜索“志愿服务 支教”的关键字,出现了大量推荐内容。一个名为“大凉山山区夏令营”的账户,在今年5月到6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发布了32篇“笔记”,“笔记”封面大都是衣衫褴褛的儿童。

  在其最近一篇“笔记”中,第一项内容便是介绍夏令营中的孩子们可以作为“支教小老师”“公益小使者”,亲身参与志愿服务。而当记者咨询该项目是否为公益项目时,账号联系人回复称:“支教活动共15天,收费7680元,并非公益性质。”

  记者询问在暑期学生放假期间,如何对学生进行支教,这位联系人表示,会组织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就是体验山区生活,比如干活、背柴砍柴等。当地以前比较贫困,小孩的求学路比较远,也会跟着当地小孩一起走走村子的路。”

  原本是收报名费,组团出游体验生活的行为,却用“支教”“公益”这类字眼进行包装。在该机构今年发布的多篇夏令营介绍中,记者发现其大量使用衣衫褴褛的未成年人影像。当记者询问照片是否为当下的情况,对方表示照片为几年前拍摄。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机构明知照片与现在不符,但仍使用“卖惨式”的照片去宣传,实际上就是拿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以“支教”为名的旅游项目

  涉嫌违法 亟待整顿规范

  拿曾经贫困地区的儿童影像为当下宣传噱头,涉嫌“卖惨式”营销,不仅触犯法律红线,更败坏了社会风气。而大量充斥网络的所谓“支教”团,走马观花,也被人质疑大有拿公益作秀之嫌。

  在一个名为“北京亲子研学营”的微信公众号里,记者看到多个标注着“支教课”的项目介绍,包括贵州黔西、湖南湘西、云南禄劝等地。

  一个名为“湖南湘西暑假研学独立营·我的支教课”的项目,面向8—15岁青少年,8天的行程每人收费6300元。记者发现,其公布的行程安排中涉及到“支教”的课程只有三节,其它行程安排则为参观博物馆、家庭走访和非遗手工课。

  我国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张凌霄认为,机构通过收费来认定志愿者,并以此作为牟利的手段,显然已经违背了上述法律规定。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受益人真正受益。这些短期收费的所谓“支教”活动,是实现参与者的各种私利,这些行为不是公益,而是生意,应该依法予以打击。

  有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学者也指出,目前网络平台出现大量以“支教”为名的收费项目,对正规的公益支教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商业机构利用志愿服务时长进而兜售所谓的“支教”项目,也触犯了法律红线,更有悖社会公序良俗。

  多地出台管理办法

  规范支教活动开展

  有教育学者指出,支教活动属于专业志愿服务,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审批流程,不能任由组织方以“支教”为名随意开展。有志愿服务意向的群体,可在慈善机构官方网站查询项目,进行报名登记,不能简单听信网络平台的广告宣传。不少地方也已经制定出台了办法,对支教活动加强管理。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出台《社会支教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支教形式为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担任一线任课教师、向学校和学生无偿捐赠资金和实物、其他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教公益活动。

社会群团机构及志愿者个人在当地开展支教活动的,需由团队或个人提出申请,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获审批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和管理;未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支教行为视为违规违法行为。

  2021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印发《社会支教人员管理办法(暂行)》,其中明确:

支教人员年龄应在20—55岁之间,从事教学岗位的必须为中专及以上学历并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支教人员未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占用法定或当地统一放假时间组织学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支教人员应通过所在的合法社会组织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记者也从四川 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获悉,当地计划启动“社会捐赠和支教管理备案网络平台”,严查“支教研学”商业行为,防止支教名义被滥用。

  明确支教流程,打击虚假支教。期待规定能够真正落地,还支教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守得公益一颗纯净无瑕的初心。

责任编辑:韦子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兰州1月14日电 (闫姣)14日,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兰州举行,拉开甘肃“两会”帷幕。过去五年,甘肃省政协履职委员共提交提案4497件,涉及生态保护治理及修史兴文等多领域。

  《狂飙》聚焦现实题材,不仅云集了超强演员阵容打造时代群像,同时幕后也在用心打磨剧本,力求创作出一部全新的扫黑除恶类型标杆剧集。该剧在创作中细述中国社会二十年的阶段变迁,展现出国家在扫黑除恶常态化阶段的决心和力度,弘扬了政法干警的风采与坚毅。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柬埔寨首相洪森提出希望今年接待2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洪森强调,柬埔寨不会对华采取入境防疫限制措施,欢迎中国游客来柬旅游。

  一直以来,石器研究主要关注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的研究未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与考古学研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考古学借助自然科学的助力,不断扩大视野,增强了深度,获取到越来越多的潜在信息。在石器研究领域,学者开始利用岩相分析来研究石器的原料产地、资源利用和人群之间的交流,利用微痕观察和残留物分析技术来研究石器功能及其反映的生业模式等,石器的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逐步开展,成为手工业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

  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元、5.65万亿元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新兴市场开拓有力。

  为做好此趟春运增开列车值乘任务,北京局集团公司所属天津客运段落实铁路便民利民措施,用暖心服务温暖旅客回家路。在K4019/20次首发列车的车厢内,乘务班组装饰了红色的窗花、特色的吊钱、大大的福字,为旅途增添了浓厚的喜庆“年味”,餐车也为旅客提供了丰盛可口的菜肴,美味的水饺,温暖旅客回家路。

吴秋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