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9 00:14:45

  冬日的阳光洒满大地,馥郁的书香弥漫校园。岁末年初,大江南北的校园里,翻腾着澎湃的求知热浪,充溢着勃发奋进的力量——

  那是一间间智慧教室里思维碰撞的火花,是一个个先进实训车间里设备运行的轰鸣;那是运动场上跃动欢呼 的身姿,是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灯火…

  光影交织、画面流动,记述着2023年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坚实的足迹。

  牢记嘱托,坚定信念,一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步履铿锵,不懈奋斗,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一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广大师生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有力推进——

  8月,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发行;9月,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围绕教材的主体内容和关键要点,及时更新统编课件,组织编写教学讲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深感重任在肩:“要用好新教材,打造春风化雨的思政‘金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青少年读书行动如火如荼开展,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切实把心理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大运会、学青会等相继举行的精彩赛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种子,推动教体融合向纵深展开。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加强改进——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相关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广泛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越依赖科技创新,越依赖高水平人才。这一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的足音铿锵。

  跨过“有学上”和“基本均衡”的关口,基础教育布局与发展向着更好、更稳、更深处行进。启动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点亮青少年创新梦想;《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我国校外培训依法治理迈出重要一步。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职业教育不断提质升级。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启动,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出炉,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亮相……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篇章。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勇担龙头使命。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瞄准“从0到1”的基础研究,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人,在科研攻关一线锻炼人;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已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已然形成;以基础学科博士生培养为重点推进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牵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改革鼓点正劲……

  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年,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不断提升。

  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区域重点城市,多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召开;广东启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组织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109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为县镇村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黑龙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高教、职教两大改革,建设教育支撑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研、重型装备制造、中俄教育合作、冰雪体育研学“四大新高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能提速。

  “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树立精神航标,我将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让教育家精神在乡村振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更加闪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表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车宗凯则说出了亿万学子的心声:“我将在时代浪潮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奋斗作为青春的亮丽底色,以拼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颂歌!”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必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这次招聘会规模很大,岗位也多,待遇不错,竞争也挺激烈,但我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福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张曹来自湖南长沙,由于喜欢福州的温暖,想“留下来”,她此次应聘的目标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

  本间哲朗说,从松下的角度看,很早以前就不再把中国只看做一个制造业大国、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中国现在有五大特点:一是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智能化在不断推进;二是吸收新技术的能力非常强;三是对于创新的容错空间比较大;四是技术人才大国;五是有强韧的供应链,所以中国还是一个创新大国。

  今年是奉节第六次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在节目中,奉节以诗词为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风景名胜、崭新的城市风貌等带给观众,通过文化嘉宾及精彩点评,解读诗歌、诗人与诗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夔州诗词,记住中华诗城。

  “95后”的张要红是一个代厨团队的负责人,目前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她是从去年8月开始做上门代厨的。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用集智攻关逐梦星辰大海;拼搏在赛场内外,用自信顽强展现中国力量;驻守在雪域边疆,用忠诚担当守护盛世中华。新征程的号角已吹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央视网)

  近几年,王玉坤在村里的事业小有所成,利用闲暇时间,他还把先辈流传下来的戏目和后期创作的新戏都记录下来,并结集成册,又给积攒的演出视频配上了字幕。这一回,王玉坤想劝“发小”留下来:“我的蔬菜大棚管理模式已经成熟,种粮有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粮食丰产又丰收,你们考不考虑回乡发展?”

林平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