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模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28 18:26:4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何谓“中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是高频词,如“中文+中医”“中文+旅游”等。有学者认为,“中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中文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中文进行其他专业的教学,主观上把中文能力作为首要能力来培养。我们认为,“中文+”的“+”,可解读为“基于”或“应用”,如“中文+旅游”就是“基于中文学习的旅游职业教育”或者“中文应用于旅游职业教育”。若把中文能力与旅游服务等专业技能相比较,中文能力是基础,专业技能占主导地位。从教学安排来看,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技能学习时间更长;从学习顺序来看,前期是中文学习,中后期则是实用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学习中文。也就是说,“中文”教育中,中文是重点;“中文+”教育中,“中文”是次重点。

  所以说,“中文+”概念涵盖了“中文+旅游”“中文+中医”等一系列概念,是一种“基于中文应用的跨学科群”命名方式,体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海外,2020年,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在线签署《关于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去年3月,中国和泰国教育部门共同创办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在曼谷成立 ,标志着中泰双方在中文教育领域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两国职业教育开展全面合作拓展了渠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展望未来,“中文+”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创新可能。对于学习者而言,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中文+”的“+”这个不同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我们坚信,“中文+”将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释放语言的能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礼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员,李德鹏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编审)

  面对国际天然气紧缺、价格高位运行的严峻挑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在确保气田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海上气田建设,加大进口油气资源获取力度,2022年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方,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方,同比增长17.2%。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5日电(刘欢)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近日正式启动,评选结果将于2023年上半年对外公布。

  医学专业的大学生27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高速铁路的红原2号隧道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在湖南长沙的中联重科挖掘机智造园区内,每6分钟一台挖掘机即可下线,挖掘机全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工厂和无人化“黑灯产线”控制;看南海之滨的海南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文昌市的一块面积约为93亩的土地正在进行地质勘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开局之年看中国,各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strong>文/刘文文 庞无忌</strong>

  年初,根据他的长篇作品《人世间》改编的同名剧集播出,创下近8年来CCTV-1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新高,总观众规模3.71亿人。在同年颁发的金鹰奖和华鼎奖上,该剧包揽了诸多奖项,成为最大赢家。迪士尼还买下了其海外发行权,是近年来国产剧集少有的破圈之作。年中,话剧版《人世间》也在北京首演,并于其后半年全国巡演了50余场。

张韵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