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成片40℃!华北平原高温仍处鼎盛阶段,局地地表或超70℃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3 12:37:13

  每经编辑 毕陆名

  1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高温橙色预警。

  今天(13日),华北平原等地高温仍处于鼎盛状态,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成片40℃。

  而在南方,今天到15日,新一轮降雨过程将上线,贵州、江南、华南一带仍将暴雨连连,局地还可能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北方局地地表温度或超70℃

  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预警,今天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今天白天,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江苏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北部、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广东中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其中,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东部和南部、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7~39℃;

  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42℃以上。

  预计,14日至15日,高温向南转移,强度减弱,但河南一带高温可能还会持续。

  本轮高温过程的特点表现在:地温高、持续时间长。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午后地表温度可能超60℃,局地甚至可超70℃。高温不仅连续多日不断,一天中高温的持续时间也可能达到8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

  本轮高温影响约 2.9亿人

  据新华社12日报道,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研究员翟建青介绍,6月9日以来华北东南部、黄淮等地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共有42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8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影响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2.9亿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国家气候中心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说。

  数据显示,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时间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在提前。1981年至1990年,每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早发生在6月24日,2023年则提前到了5月28日,比常年偏早16天。同时,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高温的平均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

  为何高温越来越强烈?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也趋于频繁,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或已成为新常态。此外,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趋于结束,但其滞后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转变成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并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中央气象台

责任编辑:凌辰

  新京报讯 据中国铁路官微消息,自8月22日起,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12306旅客信息服务功能,提供覆盖购票、乘车、退票改签、停运通知、晚点提示等出行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旅客信息服务需求,提升出行体验。

  朱凤莲表示,在两岸旅游领域,民进党当局现在竟然要以所谓“对等原则”控制两岸旅游人数,并要求台湾的旅游公协会建立赴大陆旅游人次调控机制,这种荒谬的管控限制措施令人匪夷所思。在两岸经贸交流领域,民进党当局的“规划”对台企参展摊位面积的规定精确到平方米,对大陆人员在台停留限制时间精确到以1天计,对台企邀请大陆人员赴台商务研习,以其年度营业额分为三六九等,逐级确定邀请名额限制指标,对岛内企业和大陆赴台人员限制之严苛、规限之细密,令人瞠目,分明是拒人千里,名“放”实“挡”。

  中国恒大在2022年年报中称,公司将采取四方面措施以确保本集团业务的稳定和持续运营,一是寻求债务展期;二是寻找新的融资或额外的资金流入;三是积极与债权人沟通解决诉讼;四是回应政府保交付的号召,继续聚焦房地产项目的竣工交付。

  “此次5年期没有下调,略和市场预期有差异,但本身不影响既有的降低房贷等工作推进。”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新经纬表示,此次数据发布前,央行等三部门召开了电视会议,明确了优化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这说明房贷政策宽松依然是大方向,各地也依然会有积极的动作,包括降低房贷利率。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的贷款,都有可能进一步下调。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代理退保人员有大量、完整的投诉模板,包括投诉信件、应对银保监回访话术、应对保险公司调查话术等。这类投诉模板短时间内可批量复制,只要进行简单调整,便可以用于保险客户投诉。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一家银行出台文件,都不会违背以上法律法规。至于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银行冻结账户情形,都有原因。例如,有的账户涉嫌欺诈、洗钱、走私等非法活动;有的账户主体涉及法律纠纷或司法程序等。但是,不论是冻结原因,还是冻结流程,也都有法律依据。

曾以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